CHINA2.0渐入佳境?


  新科技孕育新思维,新思维酝酿新政经,一个全面挑战传统的CHINA2.0时代,已经蓄势待发,即将在中国登场

  数字政经彰显CHINA2.0

  数字政经里,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的范围开始扩大。比如公民的交友、网络集会、交流往往跨越了国界,法治的滞后使现有的法律并不能有效地界定数字政经与社会各自的边界;再如,社会的范围已扩展至全球,一个国家内部的公共部门的相关议题可能会招致全球人士的批评和议论,进而影响国家内部的公共决策。所以,如果说国家与社会的边界来自于现有法律体系的界定,而在数字政经里,人、机界面比法律规定的边界更有现实意义。

  数字政经使公共权力分配的精英化向平民化方向发展。民族国家里,公共权力的分配总是在精英之间进行的,无论这些精英是通过选举还是任免产生,因为人民的意志也不等于人民的偏好。在数字政经里,地域、时空都在缩小,为公共权力的平民化分配提供了条件。

  数字政经扩大了传统的公民政治参与热情、畅通了参与渠道。由于大大降低了大众参与的成本,公民不需要现身各种集会,甚至一个人呆在家里,在休闲的时间里,充分运用各种IT工具参与政治,如通过电子邮件发表自己对政府的观点,通过设立网络评论时政等。对政府而言,回应的义务显得更迫切,更突出。

  数字政经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成为公共管理的新课题。一是公民个人信息更容易变成公共信息;二是国家增加了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非法交易的监控和司法的工作;三是,国家更容易通过掌握公民个人信息加强对私人生活以及公共空间的干预。

  总之,数字政经的出现给当代中国局势及政治文明提出了新课题。地理不再隔阂,情报到处流通,民气迅速串连,三者共同构成”CHINA2.0”的首要特征:全球化、透明化、多元化。

  ──全球化,使民族国家不再是唯一的政经中心,国界从此被各种全球力量穿透,国民同时也是世界公民,中国文明同时也是全球文明。

  ──透明化,使统治阶层不再能够垄断决策机密,国家从此被各种民间力量穿透,政府必须与人民相生相成,公私领域也开始互相渗透。

  ──多元化,使生活不满更容易凝聚出身分认同,政经团体从此被各种社会运动穿透,孕育分众组织和小区网络,导向生活团队和水平联盟。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政经将不再局限于主次矛盾,全球化促使中国人民走出历史悲情,站在共创全球文明的历史高度,积极思索中国文明的世界意义。在透明化的冲击下,人民的眼睛更加雪亮,更能用心感受政经精英的所作所为。在多元化的冲击下,政经精英的考验更加严格,因为民气的集结更加容易,更能随时唾弃背叛人民的政客。

  中国能否开启具有中国特色的“2.0革命”?答案已经逐渐成形。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上网人口突破亿,加上宽带网络时代的来临,都使中国政经更加透明化和多元化。尤其是WTO入会的全球化压力,更使中国必须积极与世界潮流接轨。迈向全球化、透明化、多元化的中国,人民不但需要适应“数字政经”的新思惟,更需要掌握“CHINA2.0”脉动的风流人物!

  CHINA2.0重在品牌策略

  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渐渐开始掌握到品牌策略的奥妙,他们已经目睹品牌策略对企业界确实管用。他们也了解到,自己的顾客,就是人民!忽略品牌策略,就好像是拒绝网络、手机及全球化。当前政府部门不再高高在上,他们也打广告、目的在于渴望与“老百姓”搭上关系。不管是鲜明抢眼的用色、响亮动人的口号,或是内容丰富的网站,看起来政府部门好像认真在做生意似的。他们不再是枯燥乏味,监控我们一举一动的官僚巨兽,如今他们表现得开放、亲切!

  但政府和人民沟通不可浪费纳税人的钱!政府部门不但有义务为人民服务,同时也不可以肆意浪费纳税人上缴的税款。笔者认为,好的政府品牌策略,就是好的营销与沟通,对政府部门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良好的沟通。政府大做广告与营销,就是为了争取人们花时间注意他们,这和市面上其它所有营销活动是一样的。制定品牌策略是促使人民充分了解政令的最佳快捷方式,政府已经体会到,为了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必须专注于沟通与营销。他们仔细观察私人企业及品牌概念,希望从中得到帮助。商业品牌策略的目标在于怂恿顾客采取行动或买东西,而我们则是促使人们愿意改变其行为,例如停止抽烟或是喝酒不开车。此外,其它都相同。

  世界并不是平的,世界在逐渐变平。这意味着有着更多平等的机会:大象和蚂蚁共舞,小虾米和大鱼一起逐食,同时意味着竞争更加残酷。“变革”是应对充分竞争的利器。因为在一个日趋扁平的世界里,如果墨守成规,可能的结局就是死掉。像Google、星巴克,它们品牌策略体现在广告上的投入很少,口碑传播却做得很好。比如Google的Gmail,就用了一种让顾客参与进来的病毒营销模式。他们把“不做恶”“相信人性本善”等写进企业文化里面。看起来似乎不是太相关,其实却是在做一些很有责任感的东西,赢得公众的感情的共鸣。所以我们说:口碑这样的非正式沟通渠道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常强势的力量!

  在20世纪50-70年代,随着美国中产阶级迅速扩大,娱乐手段多样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不再关注电视广告,甚至开始产生怀疑和厌恶。可以说,这是中产阶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后的典型特征,因为中产阶级素以“独立思考,理性消费”为标志,他们不愿意相信宣传,更不愿意被人忽悠。因为中国已经摆脱了短缺经济,进入了过剩经济时代,而下一个阶段必然是丰饶经济时代,即商业2.0的时代。中国新阶层在迅速壮大,这是历史的必然。

  要迎接2.0时代,中国企业就必须理解分(小)众化消费时代的营销,掌握小众化消费时代市场营销的战略战术,尤其是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掌握其流程、方法和工具。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看问题,比如当今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住房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问题。只有当大家理解了小众化消费时代与大众化消费时代的本质区别,只要正视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的分层现象,才能让温饱层、小康层、富裕层的公民安居乐业,各取所需,而不是总想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所有人的问题,这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全民BLOG开启个人媒体时代

  Web2.0的说法最近2年在中国开始流行,主张以博客为核心的参与架构快速发展,将因特网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人民不再是网页时期被动的阅读者,而是blog时代主动的书写者。不管最终影响如何,确实是个不可忽视的社会趋势。

  Web2.0的蓬勃发展为CHINA2.0的进程提供了助力,它看似颠覆了传统媒体游戏规则,其实群众永远无法取代专业的新闻工作,只有劣质的新闻报导会被淘汰,一如玩法弄权的政治人物,才应该害怕民主2.0。Web2.0突破了传统媒体瓶颈,不再是握在自诩为文化人、媒体人等知识分子手中;相反的,广大国民运用网络free的分享概念,反而拥有更高与更快速的传播影响力。民主2.0也是这样,透过人民自发性的“运动”,反而拥有比过去政客与传播媒体更具批判性的力量。民主1.0时代的政治人物,靠着操弄媒体、运用权谋,塑造出选票里的高人气,并因此站上权力的最高峰。只有心态不正确的媒体经营者、新闻工作者、以及政治玩家,才会害怕2.0式的群众运动。对高度敬业、高度崇尚民主内涵的多数新闻与政治工作者来说,2.0的时代,不正是公道自在人心的时代吗?

  博客不仅将创作权交给个人,连编辑、出版与”全球”发行都得以在创作的瞬间一并完成。博客、和针对在线文章写回复,处处都是参与的例子;过往的电视世代,观众根本很难参与,而现在则是,观看者根本不太可能只当个旁观者。很多有识之士都逐渐意识到,学术创新其实并不必然要付出社群公共性萎缩的代价,学院派也开始伸手拥抱博客。

  博客只是个人媒体世代的开始而已,往后会有更多快速创新的方式表达社会群体欲望,新形式的群组讨论、新闻聚合和新闻接收将会接二连三产生,这就是创造性破坏威力所在,新的挑战者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地跳出来。大者恒大的局面不会很长久。小而创新的个人或新公司也许马上就会取得领先的地位,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此外如:Wi-Fi、3G,GPS、PDA等元素也为个人媒体注入新的生命力!

  我们将成为媒体的创造者。博客和维基已说明了一切。我们将或多或少成为个人媒体的创造者,也许仅是一个小博客,或只是将照片放上相片网站而已。有一得必有一失,个人媒体将造成社会或知识上的隔阂。以往大众媒体可以形塑整体社会经验,如晚上八点的黄金时段仅能看同样电视节目的共同经验,未来这样的共同价值观将很难形成,许多人将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来看,不免形成相当具有冲突性的世界观。没有共同信念或共同经验分享的同理心,将是未来社会的不定时炸弹,个人媒体世代将让我们更形分散。希望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一个网络个人媒体世代刚起步的小缺憾;衷心希望,网络世界的共同价值能尽快出现,毕竟没有共同意识的社会是不能长存的。

  全球趋向分享式组织

  组织理论的研究显示,当组织面对的不确定性愈高,愈须采取分权制度。以军事组织为例,军队平时非常的集权,以服从上级为天职,但在作战的时候,军人却可能要“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而采取比较分权的管理模式,此间的差异就是因为环境不确定所致。组织研究也证明,组织的技术愈复杂,愈须分权。大学运作技术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高中,因此,大学的管理就必须比高中分权。

  如Skype、Google、亚马逊乃至于IBM、丰田等都处在技术日趋复杂,环境日益不确定的竞争环境,因此,他们必须采取分权制度。大致来说,企业主要的附加价值要是落在“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或品牌而主,比较需要采取分权制。位居医疗软件产业牛耳地位的中联信息,也是一个以民主分权管理而闻名的企业。该公司的部门经理职位、软件开发项目等重要决策,都是透过企业内部市场机制运作而定,他们容许“在公司范围内,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可以做任何事”,但是,该公司也强调任何行为要检验最后的效果。因此,中联信息可以在分权民主的管理架构下,不致于陷入“无政府”状态。目前我国私人企业大多还是创业家主导的,老板集权管理是最常见的模式,中联信息在中国别树一帜的管理模式,最后成效如何,还有待时间证明。

  不过,Skype“去中心化”的生活模式,迟早会随着成为孩提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他们青壮年时看待工作、社交和权力关系的意识形态,这让我怀疑:如果他们有幸成为“创业家”,那绝对不是去创权力中心化的企业,而肯定是做类似Skype的“分享式企业”。看看Skype带来崩盘般的爆炸力,那我们这些还在以20世纪福特、通用汽车所创的“中央式组织”来运作的企业,可得早早未雨绸缪了。

  Skype的启发性就在这里,它转接电话,用的是每个用户的CPU和带宽,每个人贡献一点闲置资源,让大家讲电话都免费。在这个庞大网络里,如果有很多人发出需求讯息,同样就会有很多人生产出价廉物美的服务,由于需求和供给之间落差极小,“设计失败”的产品就会大大减少。但这不是不需要”企业”,而是企业会愈小愈美,愈灵活也愈轻铜臭,像Skype一样。简言之,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分权管理日趋重要。Skype的蔓延,是由下往上,而且是那么的理直气壮。

  2.0时代的工作者及管理者

  目前80后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也是国内有史以来接受各种照顾和教育最好的一代。他们往常年代的人们不同,勇于表达意见,积极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对权威和组织内的级别看得很淡,甚至完全不在乎。相较之下,我在的公司内的级别就很清楚,什么职级拥有什么权力,底下的人要向他报告并听从指挥。即便大家意见不一,在会议室里,大家面红耳赤地争论,但做成结论走出会议室只有一个声音,就算心里不服但还是要配合和执行。

  对现在的年轻人,特别在网络公司里,这一套根本不管用。大家更相信平等而非职称,许多事他们都有想法,渴望表达,他希望你听他说,而不是他听你说,甚至你想做什么,为什么做成这个决定,他都希望知道,对公司的透明度要求很高,如果觉得有什么事公司瞒着他,消息很快就在私下散布,或者在某人的博客上出现,意见很快就串连起来。这对管理者是全新挑战,得花更多时间倾听和沟通。这群年轻工作者更有自信,就业机会也更好,如果公司不让他满意,市场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其它工作,要不然就回家让父母养。上个月我带同事去拜访一家知名企业总经理,结果这位年轻同事穿着T恤就去了,而且全场没有给对方太多时间说话,自己倒说了很多。这就太过了,从穿着到沟通没有给对方足够尊重。

  他们和30岁、40岁那一批工作者很不同,这群年轻人是国内首先的“月光一族”,赚钱是为了提升自己生活质量,而不是存钱买房买车买家具。反过来看,他们对工作和办公室内的气氛也更主动,每个人的座位都布置得很有特色,经常自发性组织下班后的活动,或者上网去买各地的土特产,送到办公室来和其它同事一起分享。对资深主管而言,不只是让年轻人来向你学,他们并不这么想,而是你该向他们学,多和他们打成一片,这是一群新的workstyle。

  非常成功的Google企业是如何管理2.0时代的精英呢?Google十大黄金律则由Google执行官撰写。他认为员工领薪水的原因并非出卖劳力和时间,而是能”有效”地替企业解决问题。而聪明企业能替员工做的就是搬走所有的绊脚石,让员工好办事。企业若想要在未来二十五年致胜,关键在于雇用知识工作者。如何能找到并抓住知识工作者,Google的十大黄金律则如下:

  第一以委员会雇用员工;
  第二满足员工所有需求;
  第三让员工聚在一起;
  第四使沟通协调容易;
  第五一定要用公司自家的产品;
  第六鼓励创意;
  第七尽力达成共识;
  第八不作恶;
  第九以资料来做决策;
  第十有效沟通。

  强迫容易自满的工程师接纳他人仔细探究十大律则,可简化成“对员工好、沟通、创意和不作恶”。多数媒体已经对Google的餐厅、洗衣房、运动健身等”满足员工所需”做了十分煽惑人心的描写,让人们一窝锋地欣羡Google员工的好福利。其实,Google也有难以解决的问题,Google内部最大的问题,也是所有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沟通协调,达成共识。公司好,雇用到的员工相对也精英,精英者不免聪明、有见识,一起工作起来,可能就会自持己见,十大律则里一半以上都在强调沟通协调的重要性。Google强调工程师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技术自满,不仅和对手互相竞争,有时也会造成内耗。技术不是自己开发的就不屑,殊不知也许整合别人的技术,快速开发,抢占市场先机更为重要。时间进入2007,看好、看坏Google的人都有,对一个想要“帮助全世界的用户获得所需信息”的科技公司来说,如何能有效沟通整合日益扩大的员工,异中求同,开发员工和数以亿计网友喜爱的创新产品,是Google的大挑战,也是Google未来是否能继续成功的重要关键。

  2.0时代的中国大致应该体现整体国计民生的规划,同时力求对30年以来Opening and Reform的重新评估,用官方说法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和谐小康的、节约的、绿色GDP。。。每一个目标都针对当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拨乱和纠正。



参考文献:

祝灵君《数字国家对当代政治生活意味着什么》;

卫战胜《集权与分权》;

丁鹏飞《快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