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简单而实在的美
——电影《阿甘正传》评论
关键词:《阿甘正传》 特奥会 空虚与实在 简单与复杂 忙碌与闲散
央视播出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笔者想这大约是央视第一次播出这部影片,至少以前笔者是没有在电视中看过。至于原因,想来大约是正在上海举行的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特奥会)应景安排。
笔者有个习惯,每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或者有很特别的心情的时候就发短信给一些很好的朋友分享心情,这次看阿甘也一样。那些朋友有的觉得没劲,有些对笔者表示感谢,有些则默默地与笔者分享特定的心情。每当这样的时候,都会有莫名的幸福和感激之情油然而升。
笔者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在电影院看的这部电影的。
这部电影让笔者拾起了中学时某些记忆碎片,除此之外还有了当时没感受到的一些感动。
一部作品感染人一定有其过人之处,笔者认为在这部影片中的过人之处就是简单而实在,一个智商低于常人的人竟然成就了那么多富有传奇色彩的事情:不管是在越战、在乒乓球、在橄榄球还是在经营捕虾船的公司、或者是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阿甘都是用那最简单的方法去做。
或许生活原来就是简单的,是我们人为地将它们变得复杂。还记得在学生时代,笔者经常有些即使现在看来都匪夷所思的“大创意”或者感悟到很深刻的道理,想来其实那些道理也是极其简单的,很多有价值的创意与思想都是简单的,就如阿甘擦脸用的T恤成为时尚的符号,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狗屎算什么”竟然成为经典的广告词。
阿甘是有一种精神的。虽然笔者也说不清楚那种精神是什么。但喜欢阿甘的人恐怕与笔者都能够朦胧中感觉到,那就是种简单的傻傻的精神:简单的爱情、简单的友谊、简单的思想、简单的生活,得知母亲病了就立刻“扑通”跳进海里然后上岸跑着回家,发了财自觉地给战友分一些,甚至在怀念珍妮的时候在墓前的自言自语都是对一些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的描述。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生活!给了阿甘传奇般的生活,参与了众多历史性的瞬间,连续四次横穿美洲大陆。虽然那仅仅是文艺作品,有高于生活的艺术加工成分,但毕竟是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迪的。
笔者曾经很喜欢看诸如《读者》《文摘》类的东西,那些有哲理的话总是能够打动笔者的心,但长久以来,我们逐渐把那些简单的演化成为复杂的东西,把原本简单的东西搞得很复杂。
有那么多经典的传奇人物历历在目,《海上钢琴师》《秋菊打官司》《大鼻子情圣》等等,但由于那些都在文艺作品中,所以大家通常都仅仅看了就过去了,并没有太当回事,当然更没有留下任何印记。
大约人与人之间原本就不是想象得那么复杂,喜欢一个人就表白,有了责任就勇于承担。看看《阿甘正传》里面的一些经典台词:
——生活是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口味的。
——跑累了就睡,肚子饿了就吃。
——要想往前走就要甩掉过去。
但想来我们确实把原本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了:可以打电话就不愿意再去拜访远方的朋友,有了电子邮件就不在信纸上写东西,有了网络上的朋友就忘记与曾经在学生时代“睡在上铺的兄弟”。
还有些复杂化是可怕的:明明我们是要给别人很多东西,但由于我们期待着先从别人那里得到,所以要进行人性与人的心理研究,并反复演练,并在心理与对手博弈。想得到某个工程还要考虑摆平相关经手人,并进行私下里的某些交易,即使是给别人东西还要像拿别人的小偷一样鬼鬼祟祟,心里时刻在惴惴焉!
人宁愿去关心并收养流浪猫和流浪狗,也不愿意多看街头残疾的乞丐一眼;人们宁愿为饲养自己的宠物而投入巨资,也不愿意为自己的父母尽赡养的义务;人们宁愿去关心贫穷国家的难民,也不愿意为有生养之恩的家乡多贡献一些力量建希望小学或者捐出不用的东西;人们宁愿把残羹冷炙倒掉,也不愿意更实惠地少花些钱哪怕是应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寒冬。原本可以在街心花园里坐着聊天谈心的,非要花数十元一杯的饮料中享受那看不见摸不到的浪漫与品位。
因为复杂化,所以学雷锋成为傻瓜的代名词,志愿者成为获取劳动工作经验甚至结识人脉关系的一种方式,即使是见到了人见人恨且正在作案的小偷,都不能站出来制止或者抓住他。看到弱小的人受到伤害也不敢见义勇为。甚至女人在权衡是否接受一个爱自己的男人的感情的时候,都要先看他是否拥有足够的房子车子票子位子,是否可以给足自己面子,是否可以给自己温馨浪漫的情调。
原本居有陋室、衣着遮体、食物果腹就可以生存的情况下,人们无形中给了自己添加了巨大的压力。在压力如此沉重的情况下,人们持续地在污染的空气中奔波忙碌,吃已经被污染的食物,过着身在异乡为异客,逢年过节也不回家,甚至经年把妻子孩子与年迈的父母长辈留在远方的生活。
即使是在黄金周期间,还有很多人在加班;即使是在睡梦中,还有很多人在自己的睡梦中工作。
但当代人都以忙碌作为充实的标志,以动感为时尚,以速度与忙碌的状态为追求的目标与自豪和充实。似乎闲散就是一种罪过,是不入流,是在与时代脱节。想来能够似笔者在去年10月写出《享受乌龟式的生活方式》之类文字的人也不多。
朋友们经常会来问候,兄弟,最近忙什么呢?笔者总是习惯性地回答——不忙,呵呵!然后,那朋友在寒暄了几句之后就会说,那你先忙——似乎在他们看来,我忙也是忙,不忙也是忙。或者是看到了笔者的“不忙”他们便可以证明自己还算是忙碌一族,并由此而让自己得到心理的安慰。
或许如某些走得近的朋友所说,笔者应该归于那种退化到自然状态的人,而非社会人。曾经很有些不解,何谓“社会人”,大约社会人都有很大的压力,在生活压力下,不得不停止思考而专心去行动。他们会劝导笔者,不忙意味着失败,退化成为自然人,还是回来做社会人吧!
回到社会做社会人。忙碌起来确实能够让生活更充实一些,这里面自然有社会评价标准在,但忙碌中的人是否是在掩饰内心的空虚呢?
中国哲学有个原理是“物极必反”,所谓空则通,通则灵,灵则虚,虚则转而填补空白。越是忙碌感觉空虚的成分越高。
那么自然人有什么不好?
还是不去分清社会人与自然人哪个更值得庆贺吧,否则容易引起众怒。
或许是内心的修炼还没有彻底,笔者有些时候还是感觉自己越来越虚。那么什么是虚呢?
笔者认为所谓“虚”是指所做的事情效果难以评估,难以收到现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想必那虚是由不同层面构成的。在笔者看来,为高端服务比为老百姓服务的虚,搞设计的比搞建筑的虚,做规划的比干实际工作的虚,关注别人的比关注自己的虚,搞思想工作的政委比前线打仗的指挥官虚。
再深入到我们所关注的创意产业与创业大潮中的人。做海归比做土狼虚,做策划的比做执行的虚,搞理论的比搞实践的虚、研发盈利模式的比直接做业务的虚、关注社会效益的比关注经济效益的虚,越是见过大世面的就越容易比“土包子”虚、联系广泛的比联系面狭窄的人虚。
在企业里面,销售流程中做前端的比做后端的虚,做服务的比做产品的虚、搭平台的比做项目的虚、做策划的比做销售的虚、做销售的比做生产的虚、做营销的比做财务的虚,做金融的比做实业的虚、处于饥渴状态的比刚刚吃过饭的虚、做流程规划的肯定比做某个特定的环节的人虚、有思想的人比有物质的人虚。做硬广告的比做公关的虚,做媒体传播的比做活动的虚,做会议营销的比做“一对一”的销售的虚。
倒是那些生活节奏稳定,在车间里倒班的劳动者,那些计件取酬的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更实一些。
全社会都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而农民工通常都是按天或者是小时来计算收入的,因为他们的工作成果都是很容易衡量的实在的工作。
前几日笔者与一位有20多年交情的朋友把酒聊天,竟然共同对一个行当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那居然是——出租汽车司机!
把虚的状态变实的核心是先不要想得太大,从细微处做起,比如在理财服务行业就要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找到一些客户并为他们提供服务。业务是需要进行虚实结合的,太关注实际就会毁坏形象,太注重形象也会影响实际收益。这里面的度是很微妙的。
已经持续地跑了三年零两个多月的阿甘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跑,而最终停止跑的原因也仅仅是不想跑了,想回家了。而现在的人就是缺乏这种简单而实在的精神。
人是越来越不相信简单的东西存在了,即使存在也会习惯性地认为那一钱不值。
简单而实在的东西都是美的,就如《阿甘正传》片头与片尾镜头中出现的那片迎风飘摇的羽毛。
贾春宝
2007年10月7日星期日
• 首创“B 2 M”电子商务模式的芝麻客www.zhimake.com,COO
• 龙马(中国)法务传播网 www.lawmarchina.com,CEO
•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 MSN: [email protected]
• QQ:469063961
• E-mail:[email protected]
•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