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向哪个方向游?(图)


对于励志的书,我一向比较不感冒,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抵触的。

这种书通常有三桩“罪”:一曰互相矛盾。曾有一家报纸,在同样的一个版块内,一个月时间内刊登出了两则结论截然不同的文章——前一篇说,夏天穿黑色衣服不好,因为这种颜色容易吸热,后一篇却说,夏天穿黑色衣服挺好,因为这种颜色可以加速空气在体表的流动。而励志书常常出现这种矛盾,一会儿鼓吹要争第一,一会儿又安慰说做第二也不错,反正这些作者能把蛋扯圆了;二曰以偏概全。一个人的成功,往往要综合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但在很多励志书当中,似乎成功依赖的完全是作者在书中所鼓吹的某种特性而已;三曰事后诸葛亮。某些事例,被作者分析得头头是道,其实在发生的当时,也许完全是无逻辑、无理性、带有强烈偶然色彩的。

财经记者金错刀,在刚刚出版了《快品牌》后,又紧接着推出了这本姊妹篇:《鱼向反方向游》,副标题是:“从草根到明星的6条路径”。又是一本励志书!却难得地让我“感冒”了一回。它凭什么突破我的“免疫力”?

首先是它的封面设计。一般的财经励志书封面,用的都是“苦大仇深”的深蓝色,而它却是一派让人心花怒放的金黄色。更让人眼睛一亮的是,这本书的封面是横着的,它对一般竖着的书封面设计向右做了90度的创意颠覆,对此书所要表达的主题做最直观的呼应。其人未到、其声已先夺耳。

其次是作者藏锐似钝的笔锋,尽透着一股散淡圆润的气息。不象很多励志书的作者,一付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嘴脸,以及一股恨铁不成钢的神气,再加上一种不容置疑、咄咄逼人的语气,似乎非把人逼成功不可。很多平常人的平稳生活状态,往往被这些自以为是的作者一脚踢翻,最后被逼成了忧郁症。

另外这本书好象一个无所不装的“魔筐”——当今社会发生的那些要事和趣事,全被它装了进去。作为财经人,我看到了忽悠房价的潘石屹、外表宽松内心却太紧的李彦宏、被“史上最牛的秘书”教训了一顿的陆纯初;作为一名闲人,我看到了圆滑坚忍的刘德华、一飞冲天的李宇春、嘴硬牙利脾气臭的郭德纲、操着一口蹩脚的英语走向国际化的章子怡……这种阅读快感,让我严重怀疑:此书打的是励志书的牌子,走的却是闲书的那种慵懒碎步。

最让人吃惊的是作者形散神收的心机和手段。纷扰世事、万般诸象,作者似乎都抓住核心问题、提炼起核心价值,并把它们串在一起而不觉得唐突和杂乱。作者金错刀,的确是一把不错的刀,能够避开繁杂纷扰的血肉表象直击事物的肯綮。那么此书的核心何在?就是在思维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力争做一条逆向而行的有智商的鱼,从而达到凝聚、提升、维护个人品牌的目的,最终完成从草根到明星的飞跃。作者不会逼你成功,但他在引诱你思考一个问题:我有个人的定位吗?我的定位对吗?我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我如何变得与众不同?当然,成功了固然好,不成功也无伤大雅,作者会放你一马,让你去做一条漫无目的、四处流走的闲鱼。其实,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社会,大家都争做“快鱼”,而你却安心并有能力做一条“慢鱼”、“闲鱼”,这本身就是与众不同。

在赞成此书观点的同时,我也有不同的想法。比如,在一个相对稳定、正常的社会里,做一条逆向而游的鱼,它要冒的风险有多大?是否会得不偿失?比如书中用来例证孤注一掷的重要性的李焜耀,却正是因为喜爱冒险、没有充分估计国际化的风险,从而让明基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最终不得不引疚辞职。

经由此书,还引发了我对另外一个问题的思考。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有一个观点:现在的社会进入了一个断裂社会。所谓的断裂社会,在现实意义上首先指明显的两极分化——富裕与贫穷、城市与乡村、上层与下层,社会沿着这条主要断裂带展开,几乎分裂为两个不同的世界。这种断裂的含义既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既是经济层面的,更是社会结构层面的。断裂社会的实质,是几个时代的成分并存,而互相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与整合机制。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改革开放初期,只有胆大敢干,你就很有可能发家致富,从穷人跳升为富人阶层;而今天,这种贫富之类的差距已经是结构性的,你胆子再大,却已经很难蜕变,因为社会留给你往上走的机会和缝隙已经很小了。

能够允许几条不安分的鱼反向而游,那必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否则,就会是死水一潭,所有灵动都将被绝望所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