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义上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去赚钱和花钱。
这是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里的话。
这些天一直有朋友问我,去哪里玩了?我纳闷,中国人才发明“黄金周”才几年,就成习惯了?——我的回答是,“黄金周”,大家玩的时候,我读书,静心梳理思路,看看走过的一年中的两个前段。人山人海,物质化旅游躁动不是我的生活——你在旅游的路上,你在欣赏风景的路上,我却蜗居在海岛上或者暗夜里阅读。
是谁让世界转动?兰德夫人问。这位以客观主义哲学影响了格林斯潘的著名女性,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中让一群有钱人从社会上消失,用资本家的罢工告诉读者,主宰世界的是有钱人。她生前公然承认崇拜金钱,她的丧礼标志是美元符号。不过,兰德并不是赞成财富本身,而是歌颂财富的创造力。
同样是富人和散尽钱财,范蠡改变自己迁就社会,而富兰克林推动社会的变迁。你是像范蠡一样以“无我”为外衣,追求“自我”,还是像富兰克林建立自我,追求无我?这是值得追逐财富者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人说追求财富和建立“新钱”与花钱规则非常有必要,一是富翁的收入必然大于支出,这是区隔富人与穷人的最基本原则;二是富翁的财富必然来自财富,以钱生钱;三是有钱人总是不喜欢被称为有钱人,总有别人比自己更有钱;四是沃伦·巴菲特的欢迎词“欢迎你成为幸运精子俱乐部的会员”;五是炫耀性消费。六是低调的奢华。七是反差。
罗伯特·弗兰克在《富人国》中说,两极分化引起了争议,有钱人都成了假装很民粹的专家——玛莎·斯图尔特大谈朴素的生活方式。
记得黄鸣就生活方式一次电视节目中坦陈,你的排放,你的环保,你为人类做的贡献,这些说了你是否真正做到?如果做到了你住豪宅,我不羡慕你,你开好车,我不嫉妒你;因为你做到了可持续,为地球的未来忧思了,践行了,你应该享受这样的生活。
惟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前提是你为人类的今天和未来付出了有价值的参与。从这种意义上说,你对财富的追求境界已经先于他人到达。
而对于凡夫俗子,认识到贵是尊贵,也是娇贵,闲是空闲,更是闲情。要怎么享受财富,其实就在怎么享受娇贵,怎么享受闲情。如此说来,“黄金周”加入“看风景就是看人”的浩殇大军也是闲情一种了。但却不属于我。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包括财富,规则,生命。
我的规则是,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