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年联合攻关形成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已被广泛运用到国家宏观经济社会政策之中,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中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科学依据。
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思路,也已转化为中央的战略决策,体现在新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国家《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之中。这一战略的全面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跨越,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口发展战略中的具体体现。
优先投资于人能够在人的发展与物质财富的增长之间建立有机联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这是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11日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的。
报告还提出,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应作为实现强国富民、促进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国策。
报告指出,就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的公共投入应该各有侧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加速,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人力资本的收益率越来越高,优先投资于人更注重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相统一,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现阶段中国国情的战略调整。
报告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又是劳动力供应最为充裕、人口抚养比低、储蓄率高的有利时期。报告说,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实施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是化解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报告指出,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人口素质较低、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等问题,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形成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从根本上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报告认为,当前,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已经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十分有利的人口发展条件。应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家庭对人的投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广泛参与的新格局。
作为一个占世界1/5人类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有效控制的两大“奇迹”,被世界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末最具有“震动全球意义”的事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口发展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21世纪中叶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相互交织,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联系愈益密切。迫切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人口问题进行前瞻性、系统性、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入研究。
遵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关于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2004年2月以来,在国务委员华建敏的指导下,组成了以蒋正华同志任组长、徐匡迪和宋健同志任副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设立科学发展观、人口发展态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重大关系等3大课题和42个子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论证,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11位院士在内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课题研究,连同参加讨论的领导、专家、学者近800人。国务院领导同志十余次听取汇报,并作重要指示。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形成了260多万字的课题报告。
研究成果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本质特征和实现方式,科学判断了中长期人口发展趋势,系统研究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阐释了新时期的人口观,提出了人口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及政策建议。
这一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全新的人口发展战略理念,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与人的全面发展直接相关的领域。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制度创新,纠正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倾向,建立优先投资于人的体制和机制,将公共资源优先安排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投入:
一是对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投入,包括对生殖健康服务、计划生育群众奖励与保障、“少生快富”工程等的投入;
二是对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投入,包括对提高人的健康、技能、知识和道德等素质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
三是对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的投入,包括对流动人口、生态移民、生态恢复与治理等的投入;
四是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投入,包括对社会保障、促进性别平等、消除贫困等的投入。
需要强调指出,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投资于人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口发展战略中的具体体现。人口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先投资于人能够在人的发展与物质财富的增长之间建立有机联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体现了历史合理性。就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的公共投入应该各有侧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加速,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人力资本的收益率越来越高,优先投资于人更注重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相统一,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现阶段中国国情的战略调整。
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人口素质较低、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等问题,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形成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从根本上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成本,促进人力资源对自然资源的替代,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效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有利于将综合国力的增强转化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体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当前,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已经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十分有利的人口发展条件。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又是劳动力供应最为充裕、人口抚养比低、储蓄率高的有利时期。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实施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是化解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应作为实现强国富民、促进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国策。应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家庭对人的投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广泛参与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