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而又有人害怕的中国‘运动’


  有位策划师朋友为某单位做了一个策划案,要我陪同去审查;谁知到了单位后,很多老百姓对我说‘他们害怕运动’;如单位的‘5S运动’,结果是老百姓连续几个休息日搞义务劳动;而领导们竟然都‘忙’而没有参加。又如单位的参加植树造林运动,老百姓是既贴时间(业余时间)又贴钱(自己掏腰包买树苗);而领导却被园林单位请客去了。原来是这位策划师把这次活动,策划成该单位的一次运动;结果该单位的老百姓很反感。

  是啊!‘运动’这个词的确是中国专利,相信有不少人喜欢;但老百姓的确对它害怕。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运动,那就是指‘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活动’。我们中国人对运动是不佰生的,从1949年至今我们好象经历过86次全国性运动之多;如:三反五反运动、反右运动、‘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重用老年工程技术人员运动、干部年轻化运动、老百姓下岗运动等等全国性的运动;而我们每个人自己单位内部的运动也是一刻都不会停止,如技术革新运动、合理化建议运动等等。

  我们在国际上见到的运动定义多是体育,如‘体育运动是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但我们中国人一听运动,绝对不是浮现体育的境界;而是一次‘人的龙卷风’行为。经过运动之后,人群自然分成两大阵营;一是运动的既得利益者,二是利益的缺损者;反正运动中的人没有谁能置身于外。

  是啊!我们见到的‘反右运动’,最后受冲击的是中高级知识分子;这些人有的一辈子就这样毁灭了。而文化大革命运动,受冲击的是老干部;同样有不少人就这样快速地走完了人生。到了下岗运动,受冲击的又成了老百姓;结果几千万老百姓走到了乞讨生活的境况。运动的界定不同,其受冲击的对象就不同;最后都是受冲击的对象成为了‘权利’的缺损者,当然也必然造成一些高昂利益获得者;如文化大革命中,不是有火箭干部吗;就是因为老干部被打倒了,当然一些人也就能快速提升了。又如我们的下岗运动后,不是快速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吗;因为多数人的利益被剥夺,少数人占有;他们能不‘先富起来’吗。然而可惜的是,任何运动老百姓最后都受损失;因为即使不是冲击的对象,最后依然还是要波及到老百姓;所以老百姓害怕‘运动’这个词。

  是啊!我们现在有相当规模的‘专业’‘运动员’,这些人搞‘运动’是得心应手;可这‘运动’却使很多人心寒,因为说不定这‘运动’就能使你入地狱。我们比较日本和美国,他们可不是把‘运动’普及到老百姓身边的社会;就是全民选举,他们也只是搞政治的专业人士的行为;老百姓永远在政治家的运动之外,所以运动也就不会造成老百姓的利益缺损。

  我们现在虽然‘运动’的密度比以前少了,但我们却没有法律保障‘运动’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更重要的是没有法律保障自己的权利而不受‘运动’的影响。虽然我们现在领导知道‘运动’有危害,而且有一定程度的自觉行为控制‘运动’;但我们社会‘运动’的专业人员在主观上还没有不再搞‘运动’的观念,因为他们的潜意识还是希望‘运动’的;自然因为其意识形态和组织制度的惯性,我们社会仍会推搡着‘运动’以任何形式随时展开。

  我想,人们总是把历史用来书写明天的;所以避免失误是所有人的愿望。但我们看看我们的‘运动’,最简单的话就是我们还是有太多的人喜欢‘运动’;而不能把‘运动’归结为领导者的个人行为。我们见到日本与美国的政治家,他们也在策划‘运动’;但‘运动’就是能不进老百姓的家门,这就是社会保障机制的作用。

  我们展开这‘运动’的长卷,却发现横跨时间不长;‘运动’的历程却是那么漫长。我们把‘运动’的长卷放在地板上,站着眺望尽头;可以看到没有太久远的过去。多少沧桑多少人的悲欢离合,就这么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里了;看着这些利益缺损者使我们心酸。然而当我们注目展望时,却发现有那么多的既得利益者们在欢欣鼓舞;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

  社会本就是一个矛盾体,既得利益者与利益缺损者就是共存的;而我们又是一个很贫穷的国家,只有造成更多的利益缺损;才能培养‘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是我们社会的规律;这使我们寒颤,因为我们是‘运动’的利益缺损者;只要见到运动;恐怕灾难又要临头了。

  就是我们的体育运动,获利的依然还是我们的领导者;如我们单位当初对北京的亚运会赞助几百万,最后领导们到北京看亚运会;今天的奥运会,我们单位已经用公款定票和巨款出广告了;到时依然还是领导们去看奥运会,老百姓只有承担成本的份了。

  ‘运动’,这个使中国老百姓害怕的词;不知何时能使老百姓不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