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航母的上市总是会吸引投资者的“眼球”。
建行无疑是这样的超级航母。建行的回归可谓一路绿灯,从发审委审核到路演、再到机构投资者询价、网上网下发行以及最后的挂牌上市,用“快速”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是以建行9月7日获批,9月25日就已经闪亮登场了。
投资者对于建行的兴趣,从其进行路演时就可以看出端倪。机构投资者的热情与追捧,以及中小投资者对于建行的看好,导致建行发行时吸引了高达2.26万亿的资金,仅仅低于后来发行的中国神华的2.67万亿,尽管建行发行时2.468%的中签率创出年内新高,而这则是由于其发行的规模较大的缘故。
与中行、工行上市首日涨幅23.05%、5.12%相比,建行32.25%的涨幅要高出不少。但建行与今年两市上市的其它新股相比,则又要逊色得多。尽管如此,建行上市首日,仍然成为机构投资者争抢的对象。资料显示,上市首日买入前五名全部是机构专用席位,最高的一家机构席位买入了37.53亿元,位列第五位的机构席位买入金额亦高达3.48亿元,前五家累计买入54.87亿元,占全天成交总额的23.08%。另外共有两家机构席位进入卖出前五名,金额为8.62亿元。很明显,建行上市首日遭遇到机构投资者的“狂扫”。
正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建行遭遇机构投资者的“狂扫”并非没有原因:
其一,权重股、蓝筹股一直是机构投资者仓中的主要配置。建行总股本2336.89亿股,股本规模略小于中行和工行,上市后,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是一般的个股可以比拟的。实际上,工行、中行上市后,一方面增大了银行类股票的权重比例,另一方面这两只银行股在市场中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工行、中行的上涨常常引起大盘的上涨,并能带动其它个股的上涨,其杠杆作用非常明显。建行的上市,无疑又为市场增加了另一个杠杆。况且,建行上市首日的涨幅并不大,机构投资者此时介入,无异于捡到了便宜货,也为其今后调控指数留下了余地。
其二,建行本身质地不错。数据显示,今年中期,中行、工行每股收益均为0.12元,而建行A股发行上市后每股摊薄收益为0.1464元,明显要好于工行与中行,而且这还是在此次募集资金没有发挥出效率的情形下。可以想像的是,建行此次募集的580余亿元资金产生效益后,其盈利水平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其三,股指期货从去年提起,到现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而监管层推出股指期货的时期只会离市场越来越近。作为一种机构投资者的套利工具,配置一定数量的权重股,显然更有利于机构投资者今后掌控股指期货的话语权,建行毫无疑问地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座上宾”,当然也包括中国神华、中石油等即将上市的大盘股。
但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是,随着建行的上市,银行类股票的权重将增加,银行股涨,指数涨的局面将可能出现,这其实是造就了市场上另一种形式的“一股独大”。那么,今后发行新股时,应更多地发行一些其它行业的股票,一来可以减少银行类股票的比重,二来也可以使股指更好地反映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