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谈任何理论,也不提CDM或CER,私家车数量近年来的突飞猛进与政府服务公众需求及宏观调控、消费导向的能力形成博弈。慕尼黑的公共交通设施较为完善,以致于使多数公民的日常交通摆脱了对私家车的依赖;香港中环CBD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多数职业人士上下班无需驾驶私家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的拓展和功能区域的布局与公共交通几乎同步。当一个城市将拆迁的居民向4、5、6环外的新建住宅区迁徙时,CBD布局的失缺或公共交通网络建设的滞后势必刺激民众购买私人汽车的需求。13亿人口的国家居民日常工作生活交通若依赖于私家汽车将是闹剧和悲剧。其实,需要车的地方没有车(比如边远农村),不需要那么多车的地方却车满为患;需要的多功能车没多少,导致物流运力低下;反而过多国内组装的八国联军品牌的家庭用车却如此泛滥。车文化必须与国情相配,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少不了智慧。
工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智慧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