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清教
又是一处华丽的闹剧。
前期“3·15”标志认证被国家果断叫停。
这几天又有新的“媒体作秀”令我们关注。
且不说市场竞争的激烈如何,单就名目繁多的“婆婆”对市场和企业的指手画脚就令民众怨声载道。实际上,透过这些协会与企业之间的争吵,我们不能再去掩盖事实的真相。
和“3·15”标志认证等相似异工同曲的是,此类光环的背后往往都离不开利益的操纵。新闻可以被胁持,观点与导向也是如此。
曾几何时,多少企业梦寐以求进入的“信得过”殿堂?“3·15”标志给多少企业增添了放心消费的光环?“3·15”标志又给多少消费者真正以内心的抚慰?如今,中消协在社会公信力的压力下,终于也卸下了掌控达六年之久的绝对“控股权”,开始率先进入行业主管部门究竟何为作为与不作为的反思地带。
长期以来,企业产品或服务以获得某些社会机构的放心认证或检验而感到自豪。然而在认证、检验满天飞的今天,很多企业普遍进入急功近利的市场竞争期,操纵认证、购买合格检验就成为一种快速致富的捷径,而不再把精力放在如何做好产品、如何满足顾客需求的变化上。
曾经有企业的一款空调产品在机器上贴了多达20个各国各种机构的认证,无非是证明和炫耀自己的产品多么权威、多么优秀、值得购买,这是不是荒唐、虚荣、自我感觉良好吗?实际上,在消费理念和顾客心智不断提高的今天,这些所谓的权威认证或奖项只不过是企业讨好、欺骗市场或消费者的噱头而已,有多少荣誉真正是市场和消费者授予的?又有多少真正的社会公信力可言?
在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质疑下,我们应该深刻检讨如何使用人民给予的手中权力,反思如何真正为市场的公平竞争保驾护航,提供真正的有利于市场公平和消费者权益的服务,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有所“作为”,如何让自己的监管变得公开、透明、公正。这才是社会和市场的公平所在。
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有很多所谓的“特权部门”打着服务企业、为民撑腰的幌子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为虎作伥,耀武扬威。也有不少专事“鱼肉”企业的机构或组织或个人仍沉浸在这种侥幸和威严中,而随着国家法律的完善、监管部门的“三公”实施和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那些虚伪的认证和无价值的授奖将逐渐成“过街老鼠”,露出真相,浮出水面,为社会、市场和公众所唾弃。
作为企业,如何扎扎实实地做好产品,如何把产品安全、环境保护、公众安全、依法纳税、公益事业等企业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如何把企业做健康、做长久,都是迫在眉睫。
如果一味沉浸于一些无所谓的评选或者认证中,不但怂恿了某些机构或者个人的为所欲为,亲手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市场土壤,而且也为自己套上了虚伪、欺骗、浮躁的沉重枷锁,最终自己把自己的命运葬送在自己手中,是非常悲哀,也是不值得社会和市场同情的。企业是什么不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相信每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比我们更清楚。
作为社会公众,我们更要明白的是,我们的真正需求和购买的价值所在,不要被那些所谓的认证或荣誉一叶障目,不必用那些购买来的虚假东西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同时,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敢于识破并揭发真相,真正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让那些社会诟病无生存的土壤。我们也呼唤全社会共同来监督,共同营造放心、安全、和谐的市场消费环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所指出的“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在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履行职责,做好服务。坚决制止评价、认定活动过多过滥。严禁借评价、认定之机向企业乱收费和搞各种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如今看来,任重而道远。
因此,我们在警惕某些利益集团声音的同时,也呼吁企业加强保护自我的意识。什么时候虚假的认证或泛滥的荣誉以及乌烟瘴气的指手画脚没有市场的时候,我们的市场竞争和理性消费才真正进入了一片新天地。
事件背景
维修协会空调督检行为遭质疑 难掩圈钱意图?
13日,中国家电维修协会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联合在京召开“推动落实空调安装工佩戴安全带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家电维修协会向媒介介绍,由2家单位共同发起开展的空调安装工佩戴安全带活动情况,并发布了网上调查和协会督查的结果。
今天,对于家电维修协会的这一行为,有专家认为,中国家电维修协会作为社会团体,不具备对一个行业售后服务情况进行督查的资格。而且,他们采取的督查手段竟然是网络调查和现场走访,这完全是协会的单方面行为。其调查结果难以让人相信。
在中国家电维修协会的网站上看到,在维修协会章程的业务范围规定中,并没有、“定期督查”一项职能,只拥有“行业自律、权益维护、关系协调、服务推广、信息统计”等职能。而据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严禁社会团体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
今年初,中国质量协会与中国家电协会因冰箱、洗衣机比较测试引发争论。当时,中国质量协会发布一项关于冰箱、洗衣机的性能测评报告,被一些企业爆料称其中存在“金钱测评”内幕,测评结果缺乏公正性。随后,中国家电协会对于质量协会的测评行为提出质疑。
对此,家电资深观察家刘步尘认为,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利益之争。协会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会费,而一个国字头的行业协会,每年的运营费用最少在百万元。会费远远不能支持协会的运营,因此许多协会每年都会通过举办一些调查、推广活动进行创收。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家电业协会乱象频生的根源所在。
另类声音:
1、作为中国家电维修协会,没有对企业的售后服务进行督查的权力和资格。只有国家质监总局有这个权力。
2、作为中国家电维修协会,是否具有将其单方面检查的结果向媒体公布的权力,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3、任何检查和监督,都要有标准可依。比如说,你这个企业的售后服务安全培训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他们检查的标准是什么?通过他们的会议发布内容可以看出,他们的专项检查根本没有标准和依据。那么他对企业的检查就缺乏依据。
对于空调售后服务标准,目前正由中国家电研究院为主体,进行制定。中国家电维修协会并没有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