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的精神


    我在浙江工作过,通过与浙江的商人接触,我深深感觉到浙商之所以能有今天辉煌的成就,完全离不开根植于他们骨子里的那些精神.
        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开放精神、敢于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捕捉市场优势的思变精神和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是我最浙商精神最深刻的理解!
        浙江商人具有艰苦创业,敢于打拼,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的创业精神,具有相互结合到一个地区搞开发的团队精神。“‘浙商精神’是加快开封发展的需要,开封的古老文化需要注入更多的现代信息、更多的新精神。我们不但要引进浙商的资金、管理、人才,更应引进浙商的精神,用新的精神面貌助推开封复兴大业!”市委书记孙泉砀对“浙商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浙江工作期间,我耳闻目睹了大量浙商创业的故事,感受到了现代浙商自强不息、吃苦耐劳、不断创新的精神。
        人生如何才算成功?对于这个问题,浙商的回答是一致的:赚钱。的确,从足迹踏遍世界的温州商人,到对财富孜孜以求的台州、宁波、义乌商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是当今诸多声名显赫的浙商发迹之初曾经的生活,也是尚未发迹、正在奋斗的浙江人的现实生活。杭州萧山区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曾是一位农家子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曾是一名鞋匠,上海珍珠大王丁美富曾是一位独闯上海、手臂上挂着珍珠沿街叫卖的浙江小贩,浙江农民邱继宝带着拷边机通过下水道进入广交会,如今成了国内缝纫机设备制造龙头企业的掌舵人。余姚不产塑料却拥有“塑料王国”的美誉,当地的“中国塑料城”成了全国塑料市场的晴雨表;嘉善没有森林却崛起了全国最大的木业加工基地;更有文成县女企业家王月香先后筹资3600万元到延安承包了30口油井。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近百万浙商在中国西部投资创办7000多家企业,上海如今有50万名浙商聚集,河南有35万名浙商创业,“鸡毛换糖”的义乌廿三里镇本地人口外出经商的超过了当地留守的人数。在全国各地,走南闯北的浙商构成了一个个在当地举足轻重的“浙商部落”。浙江人的不等不靠、相信市场、相信自己、不屈不挠、努力拼搏、艰苦创业、永不满足的精神,构成了“浙商精神”的精髓。正是由于“浙商精神”才造就了浙江的企业家群体,才打造了浙江经济今天的辉煌。
        学习“浙商精神”,就是要不偷懒、下身份、下力气、走出去、闯世界,就是要学习浙商的创新理念、吃苦耐劳的品质、追求财富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开封人放弃皇城根意识,促进开封人价值观念、创业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学习“浙商精神”,就是要在全社会掀起一个敢想敢干敢于低成本扩张而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创业高潮;学习“浙商精神”,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投资者、服务投资者,让投资者有利可图,进而打通以商招商的“商脉”的氛围,让“浙商精神”扎下根来,让开封人的精神面貌来一个质的飞跃,进而形成促进开封复兴的强大的团队精神。
        前段时间,CCTV-2在播出《新浙商》的系列宣传片,掀起了一股学习浙商精神的热潮。那么学浙商到底该学什么?浙商精神的精髓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去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对于我们想创业的人士来说尤应如此。
        为此,我想给出以上一些抛砖引玉的认识,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