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长虹带雨来
——蒲城县东雷二期抽黄工程纪实
易河赞
——为抽黄建设者而作
鱼茂胜
蒲城十有九年干,旱魔肆虐火烧田,
明珠蒙尘谁拭之,禹易河泽汗滴溅,
伸手牵来黄河水,山峁谷川皆流遍,
综合开发绽奇葩,五业并举更康然。
——题 记
蒲城,这颗渭北旱塬上的明珠,全省有名的农业大县,给国家上交粮食已连续21年名列全省第一。然而,干旱的阴影总是笼罩在蒲城大地上。每逢大旱之年,农民们守着地头的庄稼,苦盼老天爷开恩的场景让人看了心酸。缺水,已严重制约了全县的经济发展。
明珠蒙尘,谁来拭之?
世世代代的蒲城人,为了生存,和大自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也涌现出了象李仪祉这样的水利大师。建国后,全县水利事业发展迅速,兴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使蒲城的土地灌溉面积达到了70多万亩。然而,面对蒲城170万亩耕地,蒲城的农业、果业要发展,经济要上去,这70多万亩水浇地明显太少了。东雷二期抽黄工程作为全县水利建设史上最壮丽的篇章,它是蒲城人民战天斗地又一真实而生动的写照,工程的建成,将对蒲城经济及农业发展起到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成就辉煌描蓝图
"定有高人继禹迹,削平土石引灵湫"。东雷二期抽黄工程给饱受旱魔之害的蒲城人民带来了希望。这项工程是继东雷一期抽黄工程之后开工建设的又一项大型电力提水灌溉工程。该工程1986年经水利电力部批准初步设计,1987年与世界银行签订信贷协议,1990年开始正式实施。总投资约有12亿元。抽黄工程是陕西省水利建设重点工程之一,名列渭南市20项兴渭工程之首。工程建成后,可灌溉蒲城及大荔、渭南、富平等县127万亩耕地。
蒲城县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主要受益区域,受益面积占整个工程的65%,灌溉面积达70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52万亩,补水灌溉面积21万亩,全县尧山以南的22个乡镇受益。工程见效后,将从根本上改变蒲城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抽黄工程是国家投资改善蒲城县农业生产条件的一件大实事和大好事。
1992年4月,东雷二期抽黄工程在蒲城县境内破土动工,县上负责支渠建设和所有在蒲工程的征迁工作,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总指挥的蒲城县抽黄指挥部,确保工作的顺利进展。1994年11月支渠建设正式开始,指挥部克服工程征迁量大面宽,施工质量要求严格,工程建设资金短缺、任务繁重,线长面广等困难,积极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去。目前,孙镇系统的12条支渠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兴镇系统和蒲城系统的支渠工程建设也正在加紧施工之中。
二 大渠通水圆美梦
三年磨一剑,今日露锋芒。1997年6月30日对蒲城老百姓和全体抽黄人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黄河之水从遥远的地方流进了蒲城大地,标志着苦战近3年的工程终于有了结果,人们盼了又盼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虽然这次通水只灌溉了1000来亩土地,但是,它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这些,它使人们看到了希望--引黄入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围绕着"6*30"通水,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为了保证6月30日试通水成功,2月28日,省市要求指挥部必须3月15日前完成27公里长的北干渠清表工作任务。这可是一个硬任务!
鱼茂盛副县长立即召开了指挥部领导干部会议,当场就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能打硬仗的副指挥张继革负责。
"保证完成任务,啃下这块硬骨头!"张继革二话没说。
他带领征管股的同志们从提高群众认识入手,加强征迁措施,一边给群众讲抽黄工程的意义,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边落实征迁政策的有关规定,该给群众兑现的及时兑现。白天,他亲临征迁现场指挥;晚上,他和负责征迁的同志与乡、村、户协商征迁事宜,一家一户地向群众做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经过他们艰苦努力,仅用了7天时间就完成了工程土地征用及地面附着物搬迁。共搬迁果园400亩,坟墓800多座,高低压线路22处27级,拆迁住户40户、果园房300余间。工作量相当于前三年工作量的总和。他们的工作受到了省上领导的表扬,并被授予"6*30"通水先进单位。
由于他们宣传工作扎实,政策落实得力,征迁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东杨乡冯家村一村民在3日内将刚安葬不久的家人坟墓搬离了渠线;东杨乡罗家村51户人家中有16户必须搬迁,深明大义的群众全部按时搬迁完毕。
在征迁工作中,作为蒲城抽黄指挥部当家人的张继革给上级交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三 田间配套灌良田
明珠蒙尘今日拭,千年旱塬显生机。自"6*30"试通水之后,建设8年的抽黄工程于1997年11月25日首次开机灌溉,至12月31日结束,历时36天,完成孙镇系统及北干
渠泵灌面积累计5万亩。在行水期间,指挥部承担着北干渠及孙镇系统三条支渠的巡渠任务。在指挥部领导带领下,这支坚强的巡渠队伍,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战斗在第一线,监护着大渠的行水安全,有组织有秩序地保证了群众低成本灌溉用水,并及时发现险情6处,有效地保证了冬灌秩序,使饱受干旱之苦的农民得到了盼望已久的黄河水。当河水顺着新修的渠道流进这片干涸的土地上时,受益群众有的喜极而泣,有的放起了鞭炮,人们在感谢黄河水给他们送来一个好收成的同时,也在深深地感激着这些抽黄人。以前一个不愿拆迁的村民跑到张继革面前,硬要拉他到家中吃饭。淳朴的农民用这种方式向抽黄人表达着自己最真挚的感激之情。
今年春季,蒲城县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根据省上关于东雷二期抽黄开机抗旱的精神及市上关于做好1999年春灌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3月19日蒲城抽黄春灌正式开始,孙镇系统及北干渠沿线的11个乡镇的约6万亩土地受益。此次东雷二期抽黄春灌对全县"一抗双保",确保夏粮丰收具有重要意义。行水期间,县上领导深入一线视察,给了抽黄人极大鼓舞。
田间配套工程是指支渠以下斗、分引渠工程建设和土地平整工作,它是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未列入基建工程,主要靠国家补助和群众集资投劳完成,蒲城县利用以工代赈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建设抽黄工程的田间配套工程。
由于量大、面广、线长,加之渠道占地和土方工程全部由群众负担,这对刚刚摆脱贫困的老百姓来说,困难确实很大。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指挥部领导高度重视,由县农发办牵头,指挥部负责工程施工管理,先后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和现场会,讲清政策,明确方案,对乡镇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指挥部、所领导亲自上阵,奋战在工程建设第一线,及时协调解决与有关部门、乡镇以及群众之间的问题。配套股提前购置了12套施工模具和发电机组,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目前,共完成斗渠衬砌34公里,分渠衬砌32公里,修建各种建筑物562座,完成工程投资354万元,1997年、1998年累计完成孙镇系统田间配套面积6.5万亩,工程被市级评为优良工程,省上验收评为良好工程。
四 挥师西征攻难关
鼓声阵阵催人急,马不扬鞭自奋蹄。当孙镇系统的工作收尾时,抽黄工程工作重点也逐渐转移到兴镇系统和蒲城系统。去冬今春,支渠工程先后对兴镇系统新开的五条支渠实行放线测量、地面附着物征迁清表等工作,土地征迁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全面完成了孙镇系统的任务后,抽黄人马全部挥师西征,重点进行兴镇系统和蒲城系统的支渠建设。
刚调来不久任抽黄指挥部副指挥的赵水振担任起了支渠建设指挥所所长。当抽黄指挥所搬到兴镇后,他就和同志们一起每天下工地,同劳动,甚至一天步行几十里,工作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他说:"我们干得是实实在在的事业,能为蒲城人民谋幸福,我们感到很光荣!"
兴镇系统和蒲城系统共涉及9个乡镇。其中蒲城系统13条支渠总长75公里,目前已开工2条;兴镇系统12条支渠总长70公里,目前开工5条。这7条支渠工程的土方工程已完工4条,总长16公里,等待验收的有7公里。按照市抽黄建设局的部署,配套工程今年安排兴镇、蒲城两大灌溉系统的东一、西一支渠等范围的田间配套工程规划设计任务。规划设计配套面积13.65万亩,规划设计平整土地6500亩,预计10月底结束任务。
五 质量管理奠基础
千年梦想一朝圆,百年大计根基固。对于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后代的千秋大业,抽黄人一直把工程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县上负责抽黄工作的副县长鱼茂盛说,工程的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作为造福蒲城人民的千秋大业,要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任何人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否则,就是蒲城人民的千古罪人。
首先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施工管理。指挥部先后制订了《支渠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支渠工程施工细则》及《质量承包合同》,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办事,工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实行定点供应,确保质量。二是加强工程施工建设监理制度,实行现场监理,市、县、乡三级监理,按作业程序及时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工程不予签字,坚决要求返工。三是加强考核,严格奖惩。对各施工队的工程质量检查或抽查,好的予以表扬,及时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差的给以处罚,毫不留情,通报批评。
指挥部始终坚持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把工程质量关。对工程技术人员综合考核,挑选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高,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同志担任项目负责人。为了防止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指挥部与工程项目负责人签订了承包协议书,将工程质量、进度与工资补助挂钩,增强了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促进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对于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坚决要求返工,直到质量完全合格。
六 呕心沥血创大业
一路征程一路歌,殚精竭虑为抽黄。组建已9年的蒲城县抽黄指挥部承担着抽黄工程5700多亩永久土地的征迁及4000余亩临时用地的租用,又肩负建设支渠工程及抽黄渠的田间配套工程,任务十分艰巨。每天,除留守人员外,其余人员6点多钟就从县上出发赶到工地,一直到下午四五点钟才回来。冬天,他们顶着寒风;夏日,他们冒着酷暑,为了造福蒲城的老百姓,他们付出得太多了。指挥部20多号人中,许多人身体都有或这或那的毛病,那是累出来的呀。抽黄渠中那流淌着的黄河水,也掺和着有抽黄人的心血和汗水。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抽黄人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副指挥张继革说:"抽黄工程是造福蒲城人民的千秋大业,作为一名蒲城人,我要尽最大努力把这项事业干好,这辈子也就知足了。说心里话,等工程结束了,我只想美美睡一觉。"
抽黄工程指挥部领导班子是一支高素质的战斗集体,在总指挥鱼茂胜的带领下,他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围绕工程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指挥部管理有序,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了全面进步:机关工作井井有条,后勤保障及时有力,党建工作有声有色,精神文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抽黄人并不因为他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面对未来,他们深深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担,为了早日让黄河水流淌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为了早日让蒲城的老百姓结束靠天吃饭的历史,为了早日让蒲城这颗渭北明珠重现璀璨光彩,为了真正让蒲城这片黄土变得山川秀美、物华天宝,抽黄人正在默默地奉献着......
"大旱何须望云至,自有长虹带雨来"。当一条条长虹横亘在蒲城大地上,当黄河水流向广褒的田野,滋润着这片干涸的黄土地,当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时,抽黄人,蒲城的水利建设史上将留下你们光辉的篇章,蒲城的老百姓不会忘记你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