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坛新星系列‧广西书记刘奇葆


  激活区域合作舞动泛北部湾

  2006年6月,中央任命刘奇葆为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此前,刘奇葆已在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位子上工作了6年,对广西的总体情况了然于胸。有了这6年的工作经历作基础,履新之初,刘奇葆就确立了广西发展的新思路。他提出的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一轴两翼」概念,引起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并付诸实施。广西也因处于「一轴两翼」中的特殊位置而呈现出勃勃发展生机。面对广西的未来,刘奇葆坦言,一方面感到信心百倍,另一方面也感到担子很重。

  2006年7月20日,上任自治区党委书记还不到一个月的刘奇葆,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了振兴广西的新战略构想: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为两翼、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中轴,构建「中国-东盟区域一轴两翼新格局」。根据这个设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一轴两翼」的落子点,广西的发展也将由此进入新一轮的战略机遇期。

  辐射东盟各国

  「只有把区域经济合作这篇大文章做得好,广西的发展才大有希望。」这是刘奇葆在上任之初就为广西拟定的发展战略。这个区域合作战略,范围包括中国、越南,以及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等国家,旨在通过发挥海上通道作用,形成一批互补互利、互相促进、各具特色的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而广西正好处于中国与上述国家经贸往来的中间地带,可以起到桥梁枢纽作用。

  中央支持构想

  为了更好地统一协调「北部湾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广西去年专门成立了「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重点推进港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筹划重大产业布局。刘奇葆提出的这个发展战略,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评价和积极支持。去年8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称赞说:「你们现在同泛北部湾合作结合起来,这篇文章会做得很大,用一句话来讲:前景广阔。」10月28日,总理温家宝考察广西时说:「推进泛北部湾合作,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现在刚刚开始,方兴未艾。」

  大项目纷落户

  不久前在广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刘奇葆号召各级官员,要借「泛北部湾」发展与合作之机,充分利用中央制定的有利政策,积极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加快广西的发展步伐。「要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刘奇葆对广西的未来表示出十足的信心,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任内把广西的沿海地区建设成为经济「新高地」和发展的「新一极」。

  这一系列举措,已经使广西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到2006年末,广西沿海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166个,万吨级以上泊位29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近5,000万吨。在产业布局方面,中石油1,000万吨原油加工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北广西部湾经济区。

  「一庭不扫何以扫天下」

  如果说「一轴两翼」概念的提出,显示出刘奇葆雄才大略施政风格的一面,那么,「城乡清洁工程」这一小项目,却让人领略到他细致入微、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

  力推清洁工程

  上任不久,刘奇葆便轻车简从,深入走访农贸市场、超市、道路等公众场合。他发现,广西的很多大中城市和县城、小城镇,脏乱差的现象相当严重,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很多城市的人行道常被小摊点占满,市民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针对这一情况,刘奇葆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就要从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做起,从关心最困难的人、解决最急需的事做起,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起。

  「环境就是竞争力」

  2006年9月,在刘奇葆号召下,广西开展了「城乡清洁工程」,希望通过抓这一件「小事」,来改变城乡面貌,并以此转变机关干部的工作思路和作风,从而优化广西的发展环境。对于这项工程的意义,刘奇葆指出:「打扫卫生并不是小事,我们的干部,如果连打扫卫生的事都不愿做或者做不好,还想做什么大事、还能做好什么大事?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干部作风,检验干部作风。」

  经过半年努力,广西各地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环境好了,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了,城市品位也提升了,广西对外来旅游和经商人员的吸引力明显增强。由此给广西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是长期而深远的。刘奇葆说:「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

  「三招」治「六弊」机关高效率

  近年来,广西机关作风经整顿虽然得到不少转变,但当前机关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刘奇葆深知,不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不改善党委、政府形象,广西的发展将受到很大制约。

  上任后,刘奇葆在如何改善机关行政效能上作出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今年春节后召开的全自治区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奇葆毫不客气地直斥机关作风的六大弊端「一是缺乏干事创业激情;二是行政审批繁多;三是『三乱』屡禁不止;四是政令不够畅通;五是创新能力不强;六是诚信意识淡薄。」对于这些弊端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刘奇葆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项目要盖几十个、上百个公章,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年半载,有的直到把项目审跑为止。这样的作风,广西怎么能发展起来?」

  为此,刘奇葆开出「三个药方」:建立首问负责制,实行挂牌上岗,由群众来监督;建立限时办结制,超出时限未作出决定的一律视为同意;建立责任追究制,公开曝光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和努力,广西各级机关的工作效率和作风大为好转。老百姓长期以来一直抱怨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书记语录:

  「借泛北部湾之力,把广西沿海地区建设成为经济新高地和区域发展的新一极。」

  「过去公务员不贪污,不腐败,就不会受处分;现在我们要实行问责制,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都要受到相应处分。」

  「环境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百姓生产生活,事关广西的开放合作。从发展角度来说,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刘奇葆简历

  ★1953年1月生,安徽宿松人

  ★1972年4月-1974年9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

  ★1974年9月-1985年11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秘书、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部长、书记、安徽省宿州市市长等

  ★1985年11月-1993年8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3年8月-1994年7月: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1994年7月-2000年9月:国务院副秘书长

  ★2000年9月-2006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2006年6月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书记关键词:「一轴两翼」

  2006年7月,刘奇葆提出,把广西南宁、越南河内、胡志明市、柬埔寨金边、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等九个区域内最发达的城市连成「一轴」,形成颇具实力的经济走廊;而「两翼」则是西边已形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东边正在形成的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