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张纸可以对折一万次,会有多高?”蚂蚁互动董事长高红冰总是喜欢反问对方这句话。当广告可以借助新技术,将全部力量集中在一个点,并精准地传递到与之相关的受众,那么其效果显然要比那些铺天盖地、却不被受众关注的广告效果好很多。
广告业期待长尾的诞生。尽管中国国内精准营销尚不成熟,新兴的广告力量却已不容忽视。
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分众而个性化的时代,广告开始变得无处不在。楼宇、卖场、电影院、网络社区、游戏、手机、电子杂志、播客……新媒体的泛滥让广告主的视野一下放大。
“我们收到的第一笔广告费用只有2000元。”Xplus网络杂志互动平台总裁于干说。有一次,他遇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某位广告主管,聊起这件事,后者觉得很可笑。
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代表着广告业的20%头部,是品牌客户的抢夺阵地。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A类广告已经开出了每5秒260万元的高价。从这个角度看,成长中的新媒体上收到的广告费简直少得可怜。
但是,如果能够将无数笔200元、2000元的利基汇聚起来,就将形成一笔非常可观的数字。这正是Google用Adsense/Adwords所实现的局面。Google的市值在去年就已经超过千亿美元,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家传统媒体或广告公司。
广告业期待长尾的诞生。但是在中国,这条长尾还没有完全显现—部分广告联盟走过了一段弯路,影响了健康发展;百度和Google等搜索引擎也受限于渠道卡在中游,仍无法满足数量众多的小型广告主群体的需求。与此同时,不断出现的点击欺诈、流氓软件等负面现象,也使得广告业迫切需要更准确、智能的效果检测手段。
“广告正在增多,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耶现任总裁杨炯纬对《互联网周刊》说,“好是因为,客户可以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不好是说,他可能不知道怎么选;而对受众而言,也可能会受到更多广告的打扰。”那么,如何能够做大这块蛋糕、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如何实现更为精准、互动的广告传播效果?这一切无疑为更多的创新公司提供了机会。
直呼广告主
今年3月,一家名为英泰移动通信学院的教育培训机构,花了500元采用了一个名为“蚂蚁互动”公司的在线咨询服务平台—将广告以VOIP(网络电话)的形式放置在网页上,消费者可以直接点击广告上的电话按钮,免费与其通话。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陆续有人打来电话,“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招到了十多个学生”。
蚂蚁互动所采用的正是目前在美国十分流行的PPC(Pay Per Call)呼叫付费广告模式:广告商在网站上免费为广告主投放广告,消费者通过网页上提供的呼叫中心电话,直接通过网络与广告主接通咨询电话,而广告主最后根据其接到电话的数量和质量,向广告商付费。
早在2005年,美国在线、Google和Findwhat.com等老牌互联网公司,便纷纷试水这项业务,并迅速受到中小企业,尤其是从事批发、贸易等业务的广告主的青睐。据美国普林斯顿公司预测,“按来电付费”广告的市场在2009年将达到40亿美元,并称其正在成为“一种将会巅覆传统广告的新型模式。”目前,Google已推出了“点击通话”(Click to Talk)的服务,Yahoo也有类似的服务,eBay旗下的Skype也将考虑提供这一广告模式。而采取这一模式的Ingenio公司,在2005年的收入近8000万美元,2006年超过1.2亿美元。
“如果一张纸可以对折一万次,会有多高?”蚂蚁互动的董事长高红冰总是喜欢反问对方这句话。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当广告可以借助新技术,将全部力量集中在一个点,并精准地传递到与之相关的受众,那么其效果显然要比那些铺天盖地、却不被受众关注的广告效果好很多。“这种计费方式显然要比点击付费更科学,成功解决了欺诈问题。”高红冰把这种呼叫广告称为“第三代网络广告模式”。
蚂蚁互动现在主要提供技术和效果监测服务,通过与广告联盟、B2B、黄页网站合作,将把广告主的广告推向与之相关的各类门户、电子商务网站、搜索平台、电子杂志及社区网站等多个角落。据高红冰称,该公司的客户包括新东方等多家公司。
直到现在,还是有人习惯称他为“高处长”,尽管从2000年开始,他就从政府部门出来创业成立了一家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公司。而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任职期间,高红冰曾经参与了互联网政策方面的修订,并在其后的创业中,与几家电信运营商建立了深入的合作。这样的经历让高红冰站到了一个比同类公司更优的竞争台阶上。
分众传媒总裁谭智和铁通北京副总经理绍晓波,都觉得高红冰的这个创新模式很吸引人。但是,作为一种站在前沿的新广告模式,高红冰面临的挑战也很大。“他的最大风险就在于,需要去培育中国用户的习惯。”高的老朋友、信产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如是说。
文章来源: 互联网周刊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