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这本书现在书店里已经找不到了,当当网和卓越网上也没有,因为中文版首发于1987年;而且当时的书价只有2.05元人民币。(可见,通货膨胀得有多厉害啊。)

  “我们每天都发现世界比前一天更加杂乱无章。”绝大多数的西方人都相信,人类知识与技术的不断积累能够使世界逐渐达到更有价值的状态。人们还相信人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自然界有自身的规律,科学观察是客观的。而人们总想拥有私有财产,而人与人的竞争也是经常发生的,如此等等......这些当然都不是人类的天性。其它历史时期的其它文明,也根本无法理解我们今天称之为天性的那些东西。这就是世界观的力量。

然而在今天,一种新的世界观即将诞生,它最终作为历史的组织机制取代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这就是熵的定律。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将其誉之为整个科学的首要定律;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爵士,则将它称为整个宇宙的最高的形而上学定律;而研究热力学“耗散结构”的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也因为试图为“熵”定律提供解决方案,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普氏作品《从混浊到有序》有中译本);而用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费雷德里克.索迪的话业说,这个定律“最终控制着政治制度的兴盛与消亡,国家的自由与奴役,商务与实务的命脉,贫困与富裕的起源,以及人类总的物质福利。”

熵的定律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而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虽然如此,但是物质和能量总是沿着一个方向转换,即从可用到不可用,从有效到无效,从有秩序到无秩序。其实质就是说,宇宙万物从一定的价值与结构开始,不可挽回地朝着混乱和荒芜发展。

无缘了解现代物理学的古希腊人,他们的世界观却与这个观点惊人的相似。就象人会衰老一样,古希腊人认为历史也是一个逐步衰亡的过程。古罗马的哲学家贺拉斯也认为“时间磨灭了世界的价值”。按照古希腊的历史学家海西奥德说法,历史分为五个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铁器时代。黄金时代是历史的顶峰,是富饶和满足的时代;(听更年轻些的同事说起,好象王小波的作品用过这些名称?)而其它时代却一个比一个粗俗和退化......

  这一个不断走向“无序”和“耗散”的历史过程告诉我们,人类不应当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而且,“增长”并不意味着给世界带来更大的价值和秩序,而是相反......

未完稿,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