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股市5次大跌谁在忽悠?
文/昆明张三
2.27暴跌、5.30暴跌、6.20暴跌、10.18暴跌、11.2暴跌,今年股市迄今为止出现的5次暴跌让股民为风险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然而,作为为广大股民指点江山的各大券商的研投报告,为何在在这5轮大跌中却屡屡出现有判断完全错误的现象?
较为明显的是在2.27暴跌中,竟然出现9家券商的预测完全错误。
偶然一次的大势判断出现偏差,我们固然可以原谅,因为这些报告毕竟是人做出来的,而人毕竟不是神仙。但问题是,在屡次大跌前连续几次出现判断失误,并一路鼓吹上涨而诱导股民进场,我们为这样的失误实在难以再找到可以推辞的理由。
回头看看,究竟有哪家预测错误的券商或者分析师勇敢站出来为自己的研判错误而导致股民受损向广大股民道歉过?
没有。至少在目前尚未听说过。
那么,我们提出的命题是:假设股民因为听信某家券商的研投报告而因为该报告判断完全错误导致自己受到损失时,谁来为股民的损失买单?
当然,股市有风险,投资是要冒风险的。从这个角度看,券商的研究报告也不过是个参考而已。
不过,中国的证券分析师都是考有资格的,但倘若这个“资格”不能为股民带来正确的参考反而是误导的话,那么这个资格存在的意义就有待商榷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的人,其实很多证券师的分析也常常有惊人之笔,在整个中国股市改革的进程中贡献不小。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证券分析师的地位和公信力正在大幅度下降,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股民中有关证券分析师的流传版本是这么说的:如果分析师“强烈建议买进”,那他其实是在说,你“可以买入”;如果分析师告诉你“买进”,那他其实是在说,你应该“持有”;如果告诉你“持有”,你应该“观望”;如果告诉你“观望”,你应该“卖出”;如果分析师告诉你“卖出”,那他肯定是个新分析师,因为老分析师不会说这个词。
另外据说证券研究界还有个心照不宣的惯例:为了维护与机构客户、上市公司的关系,分析师纵然认识到某支股票严重高估,也不给或尽量少给“减持”和“卖出”建议。
我不知道这个惯例是不是真的,倘若真是如此,那么估计类似带头大哥的事件肯定会重演。因为由政府颁发牌照的证券分析师难以树立威信,甚至不股民所信任时,选择那些富实战经验、与庄家没有利益瓜葛的民间高手便会成为未来的流行。在全民炒股的潮流中,股民的信任必然会给一些没有“资格证照”的民间高手以非法攫利的机会,那个时候,股市所潜存的尴尬和危险已不言自明。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重塑中国证券分析师的地位与公信力,应该是唯一出路。只不过,千万别出现数次大跌中屡说不中的现象,否则,重塑只能是句空话。
相关资料:227股灾,9家券商判断不着边际
http://news.hexun.com/2007/dadie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