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商“狗咬狗”与央行“反水”的秘密
文/昆明张三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笔者的推断。
业界大喊房价拐点到来的险恶用心终于暴光。
据《证券日报》今日(19日)见报的文章称: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房地产人士表示,“拐点论”只是向国家表个态,表明国家最近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到位的。
再对比王石近日公然喊出“拐点论”并对万科广深楼盘降价以及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昨日抛出“卖儿卖女”论喊冤叫苦,地产商在猛烈的宏观调控面前原来这些“狗咬狗”做法竟然是想暗渡陈仓。
手段其实很简单。
首先,一些新进入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因为没土地便想出了一个法子——公然叫空房市,抛出房价下跌拐点的噱头,引起人们隔岸观火,因为目前有些中小房地产企业手上囤有土地,新进入房地产的巨头便可以在乱战中将其土地收购为己有。
其次,老牌代表房地产商巨头在全国痛骂高房价的面前成为舆论所指,加上宏观调控力度太大,这个时候低头迎合政策,对楼盘进行小部分降价,的确能制造假象让人们以为楼市真的进入下跌通道,从而好让调控的几大部委的有点面子并能向中央交差。
而万通地产董秘程晓唏先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竟然来了哲学式的回答:“作为企业来讲,第一,要按照国家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第二,这些调控政策肯定对他们有些影响,但他们尽可能会想些办法使这种不利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很显然,刚加入房地产行业的巨头们因为手上没地叫空房市与老牌巨头们的低调承认不过是一场“狗咬狗”的游戏。
现在来看笔者早间的推论。
在业界开始传言房价拐点的时候,笔者在11月14日的《谁在炮制“深圳房价拐点”误导民众?》已经指出:这不过炮制“深圳房价拐点”有可能是开发商放的烟幕弹,意在为新一轮的房价上涨找借口。由于离今年度仅有两个月,开发商希望在度过目前紧缩阶段后,掀起新的高涨热潮和投资热潮。
在万科广深楼盘降价的时候,笔者在12月12日的《房价“假摔”,一场囤地倒卖下的攫财阴谋!》指出:目前全国部分大城市房价出现的松动迹象,不过是房价的一次“假摔”,好让房地产商们低调过冬,以便攫取更大的财富。说严重点,这是一个阴谋!
在王石承认拐点冯仑抛出“卖儿卖女”论的时候,笔者在昨日《王石“好孩子开溜”与冯仑“卖儿卖女” 》中指出,代表中国房地产之一的王石和冯仑站出来表态,在某种程度上看,实际上都脱离不了“伸冤叫苦”的故弄玄虚。因为现在不叫苦,明年房价上涨就找不到借口了。
而证券日报今日报道“拐点论”只是向国家表个态的说法,实际比笔者的推断还晚了一天。
可惜的是,笔者的这些准确论断竟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央行为什么要首次承认炒房普遍性并历数房地产“八宗罪”?
根据12月19日(今日)北京晨报报道:18日,央行公布副行长刘士余在“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专题会议”上发表内部讲话,列举了房地产业和相关金融业存在的八个问题,发出强烈的调控信号,并承认目前投资与炒房的行为较普遍。这也是央行首次公开承认炒房问题的普遍性。其中央行指出的房地产“八宗罪”分别是:1.商品住宅价格持续上涨。2.供应结构不合理。3.调控政策尚未得到全面落实。4.低收入家庭住房还面临较大困难。5.房地产信贷增长过快
。6.过度竞争,潜藏巨大风险。7.未经批准,擅自开办转按揭贷款和加按揭贷款业务。8.住房贷款管理薄弱,“假按揭”。
事实上,从1993年起,中国就开始进行了调控,可这么多年来,其间房价上涨难道就银行就没有罪责?假设没有各大银行大力贷款给企业没有大力推行按揭,中国的房价能够凭空自己涨起来?显然不是。
在经过这么些年与地产商的合谋后,应该说,银行已经赚饱了。
不相信你去查看一下各大银行的房贷数据和银行这些年的利润来源,房地产贷款收入成了较大部分支撑。
现在央行下令紧缩房贷,一方面是因为要服从中央的调控政策,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好下台,因为房价控不住,央行就责任大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央行“反水”的做法是为了自己的退路。
总之,房地产商“狗咬狗”与央行“反水”的秘密无非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