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斐然:食品安全关乎天


  “民以食为天”,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也必然更加关注食品质量安全。对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斐然的专访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不仅是他如何抓好食品质量安全,而是他对工作的思路和对老百姓认真负责的态度


  “我们的责任就是从源头上抓好食品质量,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一见面,李斐然有些激动地说,“食品质量安全是天大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不经意间,公仆之心昭然。

  总体来讲,陕西的食品质量安全还是比较好的,没有发生、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像山西假酒、浙江金华火腿肠、重庆火锅等恶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李斐然介绍说,但是食品质量安全形势还是很严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陕西名优产品“秦椒”发生了“红盐水拌麦草事件”,紫皮大蒜出现了“紫药水染色事件”,曾经一度红火的“太阳牌”锅巴也被“户县农民的私家铁锅”炒得一塌糊涂。这些造假活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砸了陕西的牌子,使投资者对陕西的投资环境不放心。这是多少袋锅巴、多少吨大蒜都换不来的。

  “陕西农畜品要走出去”

  上个世纪60年代,李斐然曾经在农村生活过。回忆起那段日子,他动了感情。

  中国农民是最富有奉献精神和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中国的改革最早就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现在他们的日子虽然一天天好起来了,但城乡差距加大确是不争的事实。在一些地方,农民还处在相当贫困的境地。200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给农民带来了好消息。

  如何为三农服务,为农民办实事是陕西质监面临的重大课题。陕西是中国农业的发源地,农耕始祖后稷就在陕西关中“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所以,陕西农畜产品不仅应该是安全的,而且应该走出去。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作出了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战略部署,并为此专门制定了《陕西省农业标准体系三年规划》。

  “标准作为技术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对社会生产、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技术标准已不单是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李斐然强调。

  陕西麟游县是全国波尔山羊种群规模最大、品系最全、养殖农户最多的畜牧大县,已形成了波尔山羊种源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并成功地举办了两届波尔山羊节,在全国畜牧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原有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已难以支撑波尔山羊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2003年8月15日,陕西省质监局制定发布了《波尔山羊标准综合体》,这个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提出、麟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负责起草。该“标准综合体”由26项标准组成,其中新制定13项,引用陕西省已发布的地方标准11项,国家标准2项。新制定的13项标准是根据麟游县近年来发展波尔山羊产业积累的实际经验,结合国内外波尔山羊饲养管理所总结的先进成果,经过两年多的反复验证、测试、试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标准的制定标志着今后麟游县的波尔山羊产业将像工业品一样,各个生产环节都有了科学、规范的技术质量标准。“用如此大力度的标准体系支持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这在本系统是空前的。”李斐然说。

  陕西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苹果产区,200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陕西在结构调整中建成苹果大省的做法,苹果作为陕西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促进农民增收功不可没。其中优质苹果基地县主要集中的27个基地县区基地总面积达400多万亩,并建成了70万亩全国最大的苹果绿色食品基地。2003年苹果种植面积、产量及苹果汁出口量都占全国第一。为此,陕西省早在1991年就发布了《陕西苹果标准综合体系》,包括11个省级标准和4个或专业标准,从建园、管理、采收、分级、包装等规范了陕西苹果的生产经营活动。入世后,为了加快陕西苹果与国际市场接轨,2002年6月陕西省质监局又发布了新的《陕西优质苹果地方标准》,后来,在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陕西省质监局又组织制订了苹果产业化系列标准。

  陕西苹果在我国乃至世界苹果产业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入世后国际市场严格的准入制度,使陕西苹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树立形象、打造品牌成为迫切要求。根据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主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部署和要求,2003年2月25日,陕西省质监局和陕西省果业局联合成立了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委员会,将材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5月19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合格于以公告。至此,我省27个苹果基地县140个现辖行政区域将获得原产地域保护。自公告发布三个月后,没有单位和个人提出异议,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审定,“陕西苹果”正式获得了原产地域保护。

  实施这项工作有利于使陕西苹果这个具有原产地域特征的产品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中得到政府的有效保护,培育出世界知名品牌;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同国际惯例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李斐然一连说了三个“有利于”。

  我国不少民族精品因为缺少必要的专门保护,遭到国内外各种假冒行为的侵害。“绍兴酒”未申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前,其国际市场2/3份额被日本、台湾等地的“绍兴酒”挤占;“龙刊茶”全国也有20多个省都在生产。陕西的大荔西瓜、周至猕猴桃这些具有原产地域特征的产品,热销时各地满街都在自称叫卖。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败坏了民族精品的质量信誉。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家质监总局要求积极推行原产地域保护,不断扩大受保护的原产地域产品范围,让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产品通过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受益。同时加强对已命名的原产地域产品的监管工作,抓紧制定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相关法规,在完善工作机制的同时,积级开展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国际合作,推动双边交流和互认。

  陕西省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的实施工作从2000年就已开始实施,根据在全省范围的摸底调查,上报了西凤酒、太白酒、韩城花椒、泸康酒等8个具有原产地域特征的产品。但是,只有“陕西苹果”的影响力最大。“陕西苹果实施了原产地域保护,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最终带动果区农民增收。现在,全省已有15个县(区)的全部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和12个县(市)的部分乡镇现辖行政区域。”李斐然自豪地介绍道。

  正午的阳光照进来,办公室里“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显得格外鲜红。

  “公开透明是第一位的”

  走进陕西省质监局,忙忙碌碌的质监干部,“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醒目标语,让人感到这的确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组织机构。宣传栏中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照片、姓名、办公室电话、业务范围等一目了然,手触式电子屏中的政策法规一应俱全,局长李斐然的办公地址、电话也公布其上,这些都与某些“怕公开”的单位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的办公室门随时对老百姓敞开;质监的工作必须是透明的,透明是对我们工作的考验。”李斐然说,“公开透明是第一位的,对关乎自身健康大事的食品质量安全,我们有责任把食品质量安全做好,人民群众应该有知情权。”

  “这次突如其来的禽流感在陕西长安区、华阴市等地流行,我的观点是不要轻视,不要夸大,更不要隐瞒,要如实的向公众讲清真相,以及如何预防,这样公众越安定。”事实上,李斐然是“鸡照吃、工作照干”,他动情地说,如果都不吃鸡肉和鸡蛋,那么陕西这么多农民怎么办?陕西这么多饲料厂怎么办?陕西的禽蛋加工企业怎么办?这些企业里的那么多工人怎么办?只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禽流感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对禽流感,李斐然的观点也是透明的。1988年,李斐然曾经作为援外干部在非洲工作过,在那炎热潮湿的陌生环境里,他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尤其是死亡率极高的虐疾的考验。比起非洲的虐疾来,禽流感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实际上,李斐然抓工作是十分到位的,毕竟这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3600万三秦父老的大事,关系到陕西经济的发展。2004年1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下发预防禽流感的紧急通知后,陕西质检系统积极防备。并在省防禽流感办公室的领导下,会同卫生、工商等部门,加大了对食品的安全检查力度。陕西长安区、华阴市出现禽流感后,质监干部都全力以赴地投入阻击工作。

  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有知情权。李斐然说,这个问题从小处讲是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问题,从大处讲关系到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公开化水平,是推进中国这会整体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次禽流感疫情和去年的SARS病例的及时公布和连续通报,不仅没有引起恐慌和震动,还有效地促进了各地预警机制的启动。

  当然,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也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的。李斐然毫不隐晦自己的观点,当吃不包肚子的时候,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食品安全问题。他讲了一个令人发酸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中国正处于饥荒年代,他亲眼看见一个人正拿了一个馒头吃,这时另一个人冲上来抢走了馒头,一边在上面吐唾沫,一边大口吃了起来。可见,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当前,虽然全省质监系统加大了对食品市场的质量安全检查,一批以次充好、甚至以毒充好的食品被曝光,被逐出市场,但是老百姓还是存在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食品质量安全总是出问题?老实说,听到这话,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李斐然有些沉重地说,“客观讲,快速的城市化导致大批未受到专业知识培训的人员涌入食品加工企业和食品服务部门;集中加工和分配的食品系统可能更容易导致污染食品广泛扩散;食品贸易的全球化、食品生产加工和配置方法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等,都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各种形式大检查虽然必要,但是净化食品市场、规范企业生产,仅靠一两次拉网式突击检查是不够的,加大平时的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才是根本。现在,一些不法商家已经掌握了突击检查的特点,学会利用时间差就很轻易就躲过了“枪口”,等到了风平浪静的时候,继续进行他们的“造假运动”。今后,陕西质监部门将加大监管力度,变重事后处罚为重事前监督,变重突击大检查为重日常监管,让违法者无机可乘。

  透明的前提是公开,李斐然说,我们十分欢迎媒体对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监督和参与,不论是对我们的工作,还是对某些不法厂家。对我们的监督能促使提高工作水平,对不法厂商的监督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线索。只有公开才能改进,才能很好地落实。“金华火腿肠”被媒体蜡光后,在当地引起了强列反响,经过整改,目前的火腿肠产品合格率已几乎全部达到合格标准。近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火腿肠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全国7个省、市19家企业生产的35种产品,合格33种,产品抽样合格率达到了94.3%。

  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少数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人民身体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从源头上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质检总局计划用3~5年时间把所有食品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进行监督管理。按照食品标准分类和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陕西质监局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分阶段进行,到2003年年底前完成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和醋5类食品的市场准入,今年下半年以前,全省还要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调味品(味精和糖)等10类食品的市场准入。以后从事以上十五类食品生产的企业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在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其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经出厂检验(包括自检和委托检验)合格且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样式是由英文字母“SQ”和中文“质量安全”字样组成。)后才能出厂销售。随后还将进行茶叶等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

  实际上,打假只是质监工作中的一部分,质监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指导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源头上保证食品质量。“必须意识到,食品质量安全非质监部门一家之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将是一场持久战,有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长抓不懈。”李斐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