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加入“天合”真是“天作之合”吗?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 刘先明
2007年12月20日,因为本人应邀要为广西水电工程局中层干部培训班讲一天的《管理创新和精细管理工程》课,所以,2007年12月11日就买好了南航12月19日的南阳——郑州(3171航班)、郑州——南宁(3479航班)的飞机票,两张机票加起来,共为1310元。
如果顺利或者说是“天作之合”的话,19日的3171航班11点20分从南阳起飞,11点50分到达郑州;转3479航班,15点40分从郑州起飞,中间经停重庆,晚上19点10分就能到达南宁。
可是,12月19日这一天,天作却不合。
19日上午,我10点半来到南阳机场,南阳机场工作人员先是说,因为郑州雾大,从郑州到南阳的飞机将晚点到12点左右到达,南阳——郑州(3171航班)也顺延到12点半左右起飞;过了半小时,南阳机场又通知我们,因为郑州雾大,南阳——郑州的3171航班取消。
经机场售票人员帮我查询,如果当晚必须赶到南宁的话,可以搭乘南阳——上海、上海——南宁的飞机。本人立即买了南航的南阳——上海(3149航班)和深航的上海——南宁(9562航班)的飞机票,并退掉南航的南阳——郑州(3171航班)和郑州——南宁(3479航班)的飞机票。
因为天作不合,这么一改,与原来的走法相比的话,时间上,比原来的19点10分到达南宁,多3个多小时;机票费上,也多出了一大截,南阳——上海的是1040元,上海——南宁的是1810元,两者加起来为2850元,比原来的1310元多花了1540元。
时间多花了3个多小时,机票费也多花了1540元;这都怪不了谁,要怪的话,也只能怪天,是天作不合。
19日下午15点多钟,本人搭乘的3149航班的飞机起飞;在飞机上翻看中国南方航空2007年12月份出版的《空中之家》杂志, 在“南航专题”中看到一则报道——“天作之合”:
“南航加入天合联盟,不仅为南航迈向国际化提供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一流标准,也为天合联盟大家庭增加了一位诚实可信的伙伴。二者的结合堪称‘天作之合’。”
在这期《空中之家》杂志的“卷首寄语”里,还看到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董事长刘绍勇先生的话:
“南航的需要,天合联盟的需要,最终是满足您——旅客的需要:为您的出行、购票、登机等环节提供更多的选择、更优惠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让您的旅程更加便捷、舒适。”
“此刻,我忽然想起元代范梈的诗句:‘天遥一鹤上,山合百虫鸣。’诗句中有天有合,或许只是巧合,但冥冥中,它却描绘了我们所处的环境与地位,让人心为之动。”
看到南航人自己的“天作之合”说法后,我感觉到有点好笑。“天作之合”?我在12月19日亲身体验的是天作不合!
南航加入“天合联盟”,也许算是一件大事,但还不算是天大的事;“天合”只是一个机构的名字而已,不宜把南航加入“天合”发挥到了天、说成是“天作之合”。
如果真是“天作之合”的话,一位旅客在12月11日选择了南航,天怎么会让南航的航班取消,导致这个旅客的航程既多花时间、又多花钱呢?
附:
1、工程局举办中层干部培训班
2、刘先明为广西水电工程局中层干部培训班讲《管理创新与精细管理工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