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股市万象及数据盘点


    2007年的股市璀璨夺目而又惊心动魄。狂飙突进时的兴奋与眩晕,失重跌落时的无助与恐惧,成功时的四处炫耀,失败后的独自懊恼,这一切构成了投资者2007年股市生存的旋律。股市在2007年演绎了万千气象,更有很多数据值得思考。

2007年股市万象

    投资者对2007年股市的最初记忆应该是2月27日,春节过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们刚刚过完一个“股票主题”的春节,冷不丁遭遇当头一棒。上证综指接近9%的跌幅让人惊愕,欧美股市也都以下跌表示不解。

    但是,棋从断处生。现在回望,这次下跌,却正像一声惊醒牛群的炸雷。除已在2006年末悄然攀至高位的蓝筹股外,题材股、垃圾股……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从压抑已久的蛰伏中挺身,开始了斜向右上的K线狂欢。后来,有人用“金融大爆炸”来形容这场牛市的狂飙突进。在将信将疑的观望后,投资者大梦方醒,展开了与K线的赛跑。

    开户去!开户去!证券公司久违的排队景象重现,更有抱着装满退休金饼干筒的大爷晕倒在柜台前。

    每周高达四、五十万的开户数,激励着场内也鼓舞着场外。银行储蓄存款源源不断流向股市。

    股价狂奔,上市公司开始讲故事。新能源给人无限遐想;券商借壳让梦想照进现实;交叉持股投石成金;资产注入挤一次牙膏股价翻一番;最后连夜总会的小姐也憋不住给我们讲了个300亿大单的故事。研究员开始看图说话,今年业绩支撑不了股价,那就讲讲08年,不行就说说09年。午夜的收音机里,股评家信誓旦旦,指点江山。每天我们都能收到典当行和高利贷的短信,来吧,当房子当股票。

    股市改变了生活,从白领到家庭妇女,从公司到机关。办公室电脑里闪烁着K线图。见了爹不能叫爹(跌),要叫家长(涨);见了哥不能叫哥(割),要叫兄长(汹涨)。一个大户被安排朝北的房间。不行,我要朝南。经理说,大哥,你看涨停板都是朝着什么方向。朝北啊,好啊好啊。还有的交易所,不允许穿绿色的服装进入,对穿红色服装就热情无比。

    所有的消息都成了好消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利率,好啊,不正说明经济在快速发展,公司赢利在蹿升嘛。每次的加息反成了在牛群后面放起跑枪。不识字的人都知道了流动性泛滥,没上过学的人也把资产重估挂在嘴边。市盈率不清楚不要紧,我们知道PEG。

    是什么让我们狂热而迷乱?是什么让你仇恨般渴望财富?社会学家沉吟半晌说,在赚钱效应的正反馈之外,其实背后还有社会心理背景,对,是恐惧或者说恐慌。

    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分层急剧变化的时期,而每一轮股市的大牛大熊也都是财富再分配的残酷过程。我们都恐惧在这个财富再分配过程中,搭不上股市快车或者成为不幸的买单者。

    一边是恐惧,另一边还是恐惧。5月股市进入高潮,长阳接着长阳,涨停连着涨停,谁都不愿意离场。但5月30日,一开盘,股市的天就黑了。题材股行情沉入深渊。散户自己打败了自己。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那一个,结果如你所知。

2007股市数据

    跌宕起伏的2007年行情正式收官。年初,沪市大盘开盘报2728.19点,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8日,大盘报5261.56点,年涨幅达97%。而尽管沪市大盘昨天以下跌47点收官,但大盘年线、月线、周线、各大指数都以大阳线为2007年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承接去年牛市行情,今年以来中国股市继续高歌猛进、“涨”势喜人,虽然出现了“5?30”和10月份后的两次调整,但丝毫掩盖不了今年股市上佳的表现。截至昨天,大盘年内涨幅高达97%。创下了历年之最。

    2007年沪深股指连创新高,总市值亦快速增长。截至目前,两市总市值超过30万亿元。而就在两年前,上证指数在1000点的时候,两市总市值不过3万亿元,仅仅两年时间,总市值增长10倍,仅2007年两市总市值就增长了4倍。

    刚刚落下帷幕的2007年证券市场注定成为券商的一段流金岁月。根据Wind资讯统计,2007年全年两市股票基金权证成交金额达到53.4万亿,按照双边0.1%的佣金费率计算,仅经纪业务这一块给券商带来的收入就达到了1068亿元。

    2007年两市的年度成交金额几乎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今年股票基金的成交金额接近去年的5倍。根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两市股票基金成交金额为45.65万亿,而去年的市场虽然已经牛气冲天,股票基金成交金额却仅为9.25万亿,今年是去年的4.93倍。今年的权证成交金额也达到7.7万亿,券商在权证交易和权证创设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利润。全年成交53.4万亿,对应的日均成交金额为2000亿,这意味着券商每个交易日可以收取4个亿的佣金。

    12月份两市成交金额随着股市回暖逐步放大,该月股票基金权证成交金额达到3.09万亿,相比11月有所增加。11月两市成交金额曾大幅减少为3.02万亿,创下股市下半年成交金额的新低,曾一度引起市场关于券商股估值的担忧。

    2007年两市的成交金额经历了大起大落,最高时的6月份达到7.4万亿,但经历了“5·30”以及10月下旬的大幅调整后,两市成交金额在11月和12月份回落到了年初的水平。国泰君安的证券信托行业研究员梁静认为,以11月份的交易量预期2008年未免过于悲观,在市场规模快速扩容、制度创新密集推出的背景下,证券市场的交易额仍能保持稳中有升,只要换手率保持在5倍左右的水平,股票交易额就不会下降,而2008年换手率5至6倍的水平仍然可以期待,再考虑到创新的推动,日均2000亿交易额应该不是乐观的估计。

    大河有水小河满,在行业向好的大背景下,各大券商都取得了可观的经纪业务收入。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今年一季度归并口径来计算,中信、银河和国泰君安份额分别为7.81%、6.43%和5.89%,假设在保持市场占有率不变的情况下,中信证券全年的佣金收入就达到83.4亿元,银河证券的佣金收入为68.7亿元,国泰君安的佣金收入为62.7亿元。

    另据统计显示,2007年以来深沪两市共有94只新股上市。按11月15日收盘价计算,这94只新股总市值约14.66万亿元,远超去年底深沪两市9.18万亿元的总市值。

今年没有“下跌股”

    2007年牛市是指数型大牛。在这波大牛市中,整年涨幅为负的股票为零。统计显示,截至昨日,相对2006年12月29日的收盘价而言,沪深两市已经没有一只下跌的股票(复权计算,剔除今年年内上市的新股和长期停牌的股票)。本来年度走势最弱的中创信测,也因为近日的连续涨停,一举从年度跌幅约6%变为年度涨幅13.76%。

    另外,从板块上看,采掘板块、石化板块、医药板块等几个板块走得最牛。相应地,从板块指数涨幅上看,采掘指数以大涨350%位列第一,深证红利指数位列第二。

    2007年收盘之日,“2007第一牛股”的桂冠尘埃落定,鑫富药业成为年度冠军。

    据统计,截至昨天,涨幅最大的十大股票(复权计算,剔除今年年内上市的新股)分别为:(600629)ST棱光、(000650)ST仁和、(002019)鑫富药业、(000686)东北证券、(000880)ST巨力、(600109)成都建投、(000712)锦龙股份、(600837)海通证券、(000952)广济药业、(000887)ST中鼎。

    不过,从数据看,由于ST仁和、ST棱光、东北证券、锦龙股份都曾因重组而在年内长期停牌,因此,它们的涨幅并不能计入2007年之内。这样一来,鑫富药业成为年度涨幅冠军。

券商荐股成功率仅50%

    券商们在2007年挣大钱的同时,其向投资者推荐的产品却不怎么样。据和讯网统计,2007年,券商们上半年推荐重合率最高的十大金股,竟有五只跑输了大盘。

    下半年券商们推荐的13只金股,有4只跑输了大盘。其中,最惨的是沈阳机床,5个月大跌了30%。

投资者:开户数一年增20倍

    2007年几乎到了全民炒股的境界。2007年第一个交易日开户数为55112户,5月28日,A股开户数达到历史高点385302。同时,A股开户总数超过1亿户。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13838.49万户。比2006年底账户总数7854.01万户增加了5984.48万户。这一数字创下年度新增开户数新纪录,也是去年全年新增开户数总和308.35万户的20倍。

    截至12月27日,今年沪深两市A股新开账户总数已达3721.29万。

    除去3500万左右的休眠账户,实际交易的A股账户有7500多万。考虑到投资者基本上是沪深两市同时开户,所以实际投资者人数也就4000万左右。

    不过,相当一部分开户数其实是“无效账户”,即只新开了户头,但无实际交易量,也就不能代表新资金的进场。

65万人被套在6000点

    2007年,尽管大牛市空前绝后,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入市者都赚钱。

    自10月中旬以来,股市出现了本轮牛市以来最大一次调整,从6000点调整跌到4800点,不少蓝筹股跌幅在30%以上。而有65万人是6000点以后开的户,如果这些人同时也是6000点以后入市,那他们到现在都没有解套。

    另据统计,除去“5.30”后上市新股,至今还有半数个股股价未能回到5?30前水平。新都酒店 (000033)股价相比5.30前跌幅甚至达到50%。

四大套牢股套千亿资金

    10月下旬以来,沪深两市的成交量大幅萎缩,沪市每日成交不足1000亿元,深市则低至400亿元以下。而每天的涨停个股大幅减少,即使有重大利好,也难以走出连续上涨行情。

    市场一下冷清了许多。钱都到哪里去了?敢死队们又到哪里去了?

    原来,新股大量发行,吸走了大量活跃资金,套住了上千亿元的筹码。其中, 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海油服、宁波银行堪称四大绞肉机,直接将活跃的资金全套得一干二净。

    第一大套牢股:中国石油(601857,收盘价38.18元),套牢指数:★★★★★

    初步计算:在中国石油上套牢的资金接近1000亿元。

    中国石油(601857),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其A股上市不但没有让股民朋友赚钱,还成了最套人的公司。11月5日,中国石油亮相A股市场。其直接高开在48.6元,让市场震惊。与此同时,中石油H股却在当日高开低走,报收在18港元。

    当日收市后,中国石油A股的总市值突破7万亿元大关,成功加冕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

    48.6元的开盘价,几乎就是中国石油的最高价,随后一路大跌,没有任何抵抗,昨日最低跌到36.66元,尾市收于38.18元。短短5个交易日,中国石油的股价下跌了10元,参与资金几乎全线套牢。

    第二大套牢股:中国神华(601088,收盘价69.51元),套牢指数:★★★★

    初步计算:在中国神华上套牢的资金超过600亿元。

    中国神华(601088)的上市,缔造了股市的新神话,上市首日大幅高开,随后在高位连拉三个涨停板,中国神华也因此被市场戏称为“中国神话”。头顶着中国第一大煤炭公司的光环,中国神华在10月9日高调上市,68元的开盘价,成为该股的最低价。上市当日,中国神华的成交超过300亿元。在随后三个交易日,中国神华均以跳空高开、随后涨停的方式,拉出了连续三个涨停板。

    在中国神华上市后的两天,国际大行瑞银甚至给出报告,将神华H股的定价调高至100港元之上。然而,别说神华H股在随后跌破50港元,神华A股也未能站上100元,瑞银的报告让市场笑掉了大牙。随后,中国神华一路下挫,至昨日收盘已经跌破70元关口。除了上市首日买入的部分投资者,90%以上的投资者已经惨遭套牢。

    而从机构专用席位在高位的大肆抛售来看,以游资为代表的热钱惨遭高位套牢。

    第三大套牢股:中海油服(601808,收盘价35.88元),套牢指数:★★★

    初步计算:在中海油服上套牢的资金达到150亿元。

    中海油服(601808),究竟是做什么的?相信很多股民至今尚不了解。更为搞笑的是,在上市前一度被人误指为中海油,并引起了市场的短暂震荡。

    李鬼并非李逵。中海油服并非中海油。该股的发行数量仅为5亿股,总股本不过45亿股,其目前上市的数量仅3.5亿股。中海油服上市,完全不顾忌其H股的表现,上市当日高开在35元,报收在39.9元,较其H股高出一倍以上。然后连续拉出6根阳线,至10月15日,中海油服摸高54.8元,其疯狂的表现至此才宣告结束。

    第四大套牢股:宁波银行(002142,收盘价18.80元),套牢指数:★★★

    初步计算:在宁波银行上套牢的资金达到100亿元,南京银行上套牢的资金也达到100亿元。

    宁波银行(002142),是国内资产质量最好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7月19日,宁波银行携南京银行(601009)上市,作为地方商业银行的两大龙头,其上市自然得到了场内资金的疯狂炒作。

    上市之后,该股连续拉出7根阳线,连续上涨的气势逼人。在短短12个交易日中,股价从19.49元一路拉升至32.16元,涨幅高达65%。当时,在宁波银行中活跃的资金,最高时超过了40亿元,最低时也超过了10亿元。加之南京银行的同台表演,一曲城市商行的“二人转”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

    然而好景不长,宁波银行自8月3日见顶之后,一路震荡下跌,至昨日收盘,报收在18.8元,已经跌破了上市首日的最低价。这也意味着,宁波银行的筹码,几乎都成了套牢筹码。

    2007年美国的股市指数上涨12%左右,日本股市今年股市下跌。

    中国股市在2007年笔者认为既疯狂又伤心。让很多人感觉到股市可以在一夜暴富,同时也可以让人一天从天上掉到地上。

    面对2007年中国的股市,投资者应该得到很大的教训,需要更多的冷静。

    同时2007年的市场也给高层与机构做了很多的提示,需要他们对市场认识有进一步提高。

    让我们总结经验与教训,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新的中国股市。

    笔者声明,数据来自网络,还有部分引用自网络。笔者对一些数据进行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