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喜欢被蒙蔽、被欺骗,一个人一旦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大多咬牙切齿、痛心疾首,因为被骗的滋味确实不好受。惟其如此,人们对欺骗的防范用不着提醒已成为一种自主意识,尤其是生意往来和出门在外,人们对陌生人持有极高的戒心,人们不愿意轻易相信任何一个人,即使是好心提供帮助的人,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最大悲哀。但即使这样,一幕幕受骗上当的活剧仍每天都在上演,因为骗人的人总是比防骗的人棋高一招,他能抓住你怕骗的心理,一步一步地降服你。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华侨,准备到一家非常有名气的字画大商店选购几张齐白石的画,他花了将近一万美元买到了两幅齐白石先生的作品,老板赌咒发誓地说是真迹,而且还附有关部门的证明。闲谈中,华侨留下自己的名片和自己所住宾馆的名字和地址。
华侨兴致勃勃地把画带回宾馆,请当地画院的画家朋友鉴赏,不料其中一位正是对齐白石先生的画技有过深入研究的老画家,他一眼看出画是赝品,并指出证据。华侨听了,十分惊讶,也十分恼怒,决定第二天到那家画店去理论。
但还没到第二天,他便接到书画商店老板打来的电话,老板一再道歉,称自己当时匆忙中将两幅临摹的作品卖给了他,商店打烊后,他检查账务和收检书画时才发现,并请那位华侨明天一早去商店换回或退款。
那位华侨接到电话,感动不已。第二天,他卷着画去了画店,老板香茶相敬,再三就昨天的事道歉,并说如果华侨有意买,他可以将现存的两幅真迹以合适的价格出售,如果他不愿意买,也可以退款。说着,将两幅精心裱装的画从保险柜中取出。
看对方态度这么诚恳,那位华侨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按昨天的原价买走了这两幅真迹。回到德国后,那位华侨突然有一天从一本艺术博物馆办的刊物上看到介绍自己买的这两幅画的文章,文中称,这两幅画现收藏于某艺术研究院内。华侨一下子就傻了。
用小信用制造假象赢得信任,然后巧设更大的骗局,这就是说谎话时惯用的虚实相间、出其不意之术。
像这样的骗人精就连被骗者在痛定思痛之后恐怕也不能不佩服其手段的高超。当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骗人的招术也可谓“争奇斗艳”。像假中奖、假古董之类的骗术我们听得多了,但多是一些俗不可耐、骗骗财迷心窍的老太太的把戏。还有一种“雅骗”则显得“文雅”和“有趣”得多。
罗亚琼小姐快40岁了,还没有结婚。多年来她一直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为人严谨,性格沉稳执著。
夏天,生活在南部城市的姨妈生病去世了,罗亚琼小姐只身前去奔丧。
火车上,她独自倚窗而坐,观看窗外优美的田园风光。这时候走过来一位英俊的中年男子,他指着罗亚琼旁边的空位很有礼貌地问道:“对不起,请问这儿有人吗?”
罗亚琼小姐对这位先生点了点头,说了声“请”,这位先生便坐了下来,然后非常爽朗地自我介绍:“我叫麦克伦,很高兴认识你。”
罗亚琼小姐朝他友好地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麦克伦先生转过脸来仔细地打量罗亚琼小姐,很惊讶地叫了一声:“啊,天哪,怎么会这么巧,我们又见面了。”
罗亚琼小姐吃惊地望着麦克伦许久,脸上布满疑惑:“我是罗亚琼。先生,我想你大概认错人了。我不认识你。”
“对对对!罗亚琼小姐,我认识你,我没认错人,你还记得去年夏天在海滨浴场吗?”
夏威夷海滨浴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每到夏天就有成千上万的旅游者蜂拥而至,报纸、广播、电视几乎天天都有关于夏威夷海滨浴场的广告与报道。“可是,”罗亚琼小姐说,“先生,我没有去过那里。”
“罗亚琼小姐,你怎么能将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呢?当时你在夏威夷海滨浴场时可真开心啊!你那么年轻、漂亮、优雅,我们好几位朋友都像我一样,对你充满了爱慕。”
“这是真的吗?”罗亚琼小姐忍不住问自己。是的,她多次梦想过自己要去海滨度假。可是每年夏天,她又放弃了这种想法,人家都是一家老小,或同自己的情人一道,我一个单身女子去那种地方太不方便。于是,她每次又放弃了这种打算。
“你真的一点也不记得了吗?罗亚琼小姐,当时你穿着一件淡绿色的游泳衣,上面还绣着几朵小绒花,真是太漂亮了。你还说,你多年以来,就一直梦想着来海滨,对吧?”
罗亚琼小姐的确喜欢绿色衣物与丝绒花,今天她还穿着一件绿衬衣呢,领尖上分别绣着两朵绒花,不过不细心的人是看不出来的。
“说真的,夏威夷的牡蛎可真是不错,那股鲜味我至今还余香在口啊!”麦克伦先生说得有些忘情了,“罗亚琼小姐,你还记得吗,你当时给那个送饭来的侍者十元钱的小费,侍者直夸你,说你是位善良的小姐,还祝你永远健康漂亮哩!记起来了吗?”
罗亚琼小姐好像想起什么来了,她付小费的确十分慷慨,在火车站站台上,她也付了给行李员十元钱。慢慢地,她觉得自己是到过海滨。
麦克伦先生继续追述着去年他们在海滨的故事,罗亚琼小姐对麦克伦先生所讲的事一点也不怀疑了,还不时指出麦克伦先生讲述中不准确的地方。
接着他们谈到了彼此职业生涯中的许多事情。麦克伦先生可真是个有趣的人,他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让罗亚琼小姐发出欢快的笑声。后来罗亚琼小姐主动建议两人一道去餐车喝点饮料。他们一道返回车厢的时候,已经谈笑风生,谁都看得出来,他们像是一对多年的老相识了。
车到下一站的时候,麦克伦先生突然问:“已经到站了吗?这么快我就得下车了!”
二人互相留了通信地址与电话号码。麦克伦先生下车后,罗亚琼小姐一直目送着他走出站台。
列车开动后,列车员走过来验票,罗亚琼小姐一摸口袋,大惊失色,她装有五千多美元的小包里已经空空如也,火车票也不见了踪影。
那个骗子麦克伦先生一遍又一遍地对罗亚琼小姐进行攻心战术,描述那次子虚乌有的海滨之行,让罗亚琼小姐在不断重复与强调中掉入幻觉之中,进而和骗子一道欺骗自己。这个骗子可恨也有其“可爱”之处,你与其说他是个骗子,不如说他是个精通女人心理的心理学家。
可见,骗人者的攻心战术还是颇具威力的,尤其当他以吹捧开路的时候,我们能不提防吗?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华侨,准备到一家非常有名气的字画大商店选购几张齐白石的画,他花了将近一万美元买到了两幅齐白石先生的作品,老板赌咒发誓地说是真迹,而且还附有关部门的证明。闲谈中,华侨留下自己的名片和自己所住宾馆的名字和地址。
华侨兴致勃勃地把画带回宾馆,请当地画院的画家朋友鉴赏,不料其中一位正是对齐白石先生的画技有过深入研究的老画家,他一眼看出画是赝品,并指出证据。华侨听了,十分惊讶,也十分恼怒,决定第二天到那家画店去理论。
但还没到第二天,他便接到书画商店老板打来的电话,老板一再道歉,称自己当时匆忙中将两幅临摹的作品卖给了他,商店打烊后,他检查账务和收检书画时才发现,并请那位华侨明天一早去商店换回或退款。
那位华侨接到电话,感动不已。第二天,他卷着画去了画店,老板香茶相敬,再三就昨天的事道歉,并说如果华侨有意买,他可以将现存的两幅真迹以合适的价格出售,如果他不愿意买,也可以退款。说着,将两幅精心裱装的画从保险柜中取出。
看对方态度这么诚恳,那位华侨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按昨天的原价买走了这两幅真迹。回到德国后,那位华侨突然有一天从一本艺术博物馆办的刊物上看到介绍自己买的这两幅画的文章,文中称,这两幅画现收藏于某艺术研究院内。华侨一下子就傻了。
用小信用制造假象赢得信任,然后巧设更大的骗局,这就是说谎话时惯用的虚实相间、出其不意之术。
像这样的骗人精就连被骗者在痛定思痛之后恐怕也不能不佩服其手段的高超。当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骗人的招术也可谓“争奇斗艳”。像假中奖、假古董之类的骗术我们听得多了,但多是一些俗不可耐、骗骗财迷心窍的老太太的把戏。还有一种“雅骗”则显得“文雅”和“有趣”得多。
罗亚琼小姐快40岁了,还没有结婚。多年来她一直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为人严谨,性格沉稳执著。
夏天,生活在南部城市的姨妈生病去世了,罗亚琼小姐只身前去奔丧。
火车上,她独自倚窗而坐,观看窗外优美的田园风光。这时候走过来一位英俊的中年男子,他指着罗亚琼旁边的空位很有礼貌地问道:“对不起,请问这儿有人吗?”
罗亚琼小姐对这位先生点了点头,说了声“请”,这位先生便坐了下来,然后非常爽朗地自我介绍:“我叫麦克伦,很高兴认识你。”
罗亚琼小姐朝他友好地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麦克伦先生转过脸来仔细地打量罗亚琼小姐,很惊讶地叫了一声:“啊,天哪,怎么会这么巧,我们又见面了。”
罗亚琼小姐吃惊地望着麦克伦许久,脸上布满疑惑:“我是罗亚琼。先生,我想你大概认错人了。我不认识你。”
“对对对!罗亚琼小姐,我认识你,我没认错人,你还记得去年夏天在海滨浴场吗?”
夏威夷海滨浴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每到夏天就有成千上万的旅游者蜂拥而至,报纸、广播、电视几乎天天都有关于夏威夷海滨浴场的广告与报道。“可是,”罗亚琼小姐说,“先生,我没有去过那里。”
“罗亚琼小姐,你怎么能将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呢?当时你在夏威夷海滨浴场时可真开心啊!你那么年轻、漂亮、优雅,我们好几位朋友都像我一样,对你充满了爱慕。”
“这是真的吗?”罗亚琼小姐忍不住问自己。是的,她多次梦想过自己要去海滨度假。可是每年夏天,她又放弃了这种想法,人家都是一家老小,或同自己的情人一道,我一个单身女子去那种地方太不方便。于是,她每次又放弃了这种打算。
“你真的一点也不记得了吗?罗亚琼小姐,当时你穿着一件淡绿色的游泳衣,上面还绣着几朵小绒花,真是太漂亮了。你还说,你多年以来,就一直梦想着来海滨,对吧?”
罗亚琼小姐的确喜欢绿色衣物与丝绒花,今天她还穿着一件绿衬衣呢,领尖上分别绣着两朵绒花,不过不细心的人是看不出来的。
“说真的,夏威夷的牡蛎可真是不错,那股鲜味我至今还余香在口啊!”麦克伦先生说得有些忘情了,“罗亚琼小姐,你还记得吗,你当时给那个送饭来的侍者十元钱的小费,侍者直夸你,说你是位善良的小姐,还祝你永远健康漂亮哩!记起来了吗?”
罗亚琼小姐好像想起什么来了,她付小费的确十分慷慨,在火车站站台上,她也付了给行李员十元钱。慢慢地,她觉得自己是到过海滨。
麦克伦先生继续追述着去年他们在海滨的故事,罗亚琼小姐对麦克伦先生所讲的事一点也不怀疑了,还不时指出麦克伦先生讲述中不准确的地方。
接着他们谈到了彼此职业生涯中的许多事情。麦克伦先生可真是个有趣的人,他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让罗亚琼小姐发出欢快的笑声。后来罗亚琼小姐主动建议两人一道去餐车喝点饮料。他们一道返回车厢的时候,已经谈笑风生,谁都看得出来,他们像是一对多年的老相识了。
车到下一站的时候,麦克伦先生突然问:“已经到站了吗?这么快我就得下车了!”
二人互相留了通信地址与电话号码。麦克伦先生下车后,罗亚琼小姐一直目送着他走出站台。
列车开动后,列车员走过来验票,罗亚琼小姐一摸口袋,大惊失色,她装有五千多美元的小包里已经空空如也,火车票也不见了踪影。
那个骗子麦克伦先生一遍又一遍地对罗亚琼小姐进行攻心战术,描述那次子虚乌有的海滨之行,让罗亚琼小姐在不断重复与强调中掉入幻觉之中,进而和骗子一道欺骗自己。这个骗子可恨也有其“可爱”之处,你与其说他是个骗子,不如说他是个精通女人心理的心理学家。
可见,骗人者的攻心战术还是颇具威力的,尤其当他以吹捧开路的时候,我们能不提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