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安的立体养殖梦
——记团风县科技特派员周德安
杜亚军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是新时期推广农业科技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挥科技人员职能作用的重要措施。团风县水产协会会长、县科技特派员周德安,多年来,坚持刻苦学习养殖知识,在废水里做文章,在养殖上动脑筋,创办了双佳垂钓中心,靠发展规模努力探索猪、鱼、虾、鸭共养的立体养殖模式,全方位发展家庭经济,成了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大户。周德安虽没有光彩四溢的人生轨迹,但他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坚实的人生脚步,带领和帮助周围群众发家致富,演绎了一个普通科技特派员的闪光风采。只要问起他,熟悉他的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没有人不说“他是个实在人,是一个致富帮带的好科技特派员”。
2000年,时任华窑技术部经理的周德安怀着儿时的梦想回到团风,他经过考察,发现团风镇赤山桥村有100多亩烂泥田,有丰富的水面资源,发展养殖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周德安就将这100多亩烂泥田租赁下来,开发成8口鱼池,开始了他的养殖事业。由于不懂养殖技术、品种不行、加之委托别人管理,当年亏损十几万元,第二年又亏了三万元。
开弓没有回头箭,周德安没有放弃,没有退缩。2003年,他放弃了窑炉事业,将大部分精力投入水产养殖。为掌握养鱼技术,他花700多元买来了《淡水养鱼》、《鱼病防治》等书籍,并坚持上网潜心学习有关技术知识。与此同时,周德安还与华农水产学校的凡教授和中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林总建立了长期的联系,有什么疑问就直接请教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德安坚持养殖品种以草鱼、鱼回鱼、鳊鱼、青鱼等为主,再加上掌握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当年就获得8万多元的利润。
在水产养殖的道路上,周德安越走越宽。今年,他从监利购进800斤龙虾苗,养殖了7亩水面的小龙虾,而且用正大虾料喂养,获得成功,可收获小龙虾4000斤,收入4万多元,效益是养鱼的6-8倍。预计今年可产鲜鱼15万斤,并提供鱼苗3万斤、龙虾苗3000斤,产值达到60万元。下半年,他又利用渔池水面空间发展“绿头野鸭”的养殖,仅今年可养殖野鸭2.5万只,收入40万元。
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周德安致力探索一条立体养殖之路。今年8月,他又投资85万元,在渔池旁边修建两个标准化(480平方米)恒温式牲猪养殖厂,依托正大集团的技术、饲料和服务,年出栏牲猪1000头。9月初,他从正大集团订购的猪苗就可以进栏,预计春节前可出肥生猪200头,产值30多万元。
自家富了,周德安没有忘记乡亲们,他经常扶持特困养殖户,造福乡邻,成为乡亲们眼中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周德安自担任县科技特派员以来,在县科技局的组织下,多次无偿将网上搜索的养殖技术和自己的养殖经验打印成册,免费发给乡亲们掌握养殖技术。团风镇铁铺独鼻咀村农民吴松林,家庭贫困,想发展养殖苦于没钱、没技术。周德安帮助他建鱼塘,亲自帮他安装增氧机,鼓励他发展综合养殖,去年,吴松林纯赚2万元左右。雨台岗村老书记毛少云,是个多年养鱼户,基本上是人放天养,模式落后,导致产量一直上不去,也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他找到周德安后,周德安前后5次上门服务,传授养殖技术,并建议他引进新的品种,而且鼓励他喂饲料,一年下来,毛少云家的鱼池产量翻了一番。毛少云逢人便说:“养鱼有了好的收成,多亏了周会长啊!”
在周德安的带动下,全县已有近70多户走向了规模化的养殖发展之路,通过他扶持的养鱼大户10余户。当地农民一提起青年农民周德安,无不竖起拇指交口称赞。人们不会忘记他由一个毛头小子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不会忘记他对乡邻的无私奉献和一片深情,更不会忘记他将心血和汗水撒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带领村民挖掉穷根,为他们点亮了一盏闪耀的“科技明灯”。
提及未来,周德安满脸憧憬,他计划明年扩大小龙虾的养殖规模,达到35亩,并对饲养过程作好记录,为全县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同时年养殖野鸭4万只、出栏生猪1000头,使自己的双佳垂钓中心实现水底鱼虾游,水面野鸭欢,岸上生猪壮,池旁垂钓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