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市场机制不是万能
保证社会公平是要靠政府
我是从穷人中出来,我是从农村中来,有幸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见到了形形色色的家庭和企业,看到了一幅幅市场化下的贫富鸿沟真实情况,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现阶段,作为中国的特色,就是一定要在医疗、教育、住宅、养老等领域里建立保障机制,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赋予人民的一种基本权利,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十多年改革和探索的实践看,仅仅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医疗、教育、住房、养老领域里的社会公平问题。
在过去十多年,医疗、教育、住宅等领域的改革中,我们一度对市场机制怀有过度的乐观,以为只要在医疗、教育、住宅建设和供应等环节大力推行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一定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幅度提高效率和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民众的需求。然而,中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机制。
事实表明,最近几年,全国许多地方在市场化的大旗下,让医疗、教育、住宅费用不断飙升,已经超出了多数中国普通民众的实际承受能力,不少人因病返贫,不少人无钱上大学,不少人贷款买房者沦为“房奴”……
事实表明,最近几年,全国许多地方在市场化的大旗下,在医疗领域不少人因搞医搞药大发不义之财,在教育领域不少人因搭上教育乱收费车大发不义之财,在住宅领域不少人因开发住房、炒房大发不义之财……
事实表明,最近几年,全国许多地方在市场化的大旗下,更甚的是,一些不法商人、不法官员、无良学者相互勾结,从中推波助浪,明目张胆让国有资产、国有土地等领域超低值地化为私产,从中牟取暴利……加大了贫富鸿沟出现,两极分化的发展,致使整个社会上产生了极不稳定与不和谐因素。
现在,我们开始深切地认识到,医疗、教育、住宅等领域,不能搞迷信市场化,仅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医疗、教育、住宅等领域的社会公平问题。更何况在当今的中国许多环节上并不是真正实行市场机制,而是由一种权力介入市场以攫取暴利的“伪市场化”。
当前,为促进医疗、教育、住宅等领域的社会公平,需要把医疗、教育、住宅等领域问题从单纯的消费品供应的层面,提升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的社会保障”的高度。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条件是一个“市场管超值服务,政府管基本保障”的格局,公民有权像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和义务教育那样,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住房保障。这同时也意味着,政府应当承担起构建多层次的医疗、教育、住宅等保障体系的责任,为此必须加大对医疗、教育、住宅等领域的公共投入,依法履行对医疗产业、教育产业、房地产业的调控和监管职能,逐步使中低收入家庭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