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疑云之一:新加坡独立风云


 

虽然今年国内是一个少有的暖冬,春节期间温度还是冬季气温,不过偏高,到了新加坡那就意味着到了盛夏。从赤道北纬1度新加坡启航穿越马六甲海峡,富有穿透力、明晃晃、赤道阳光让人头脑晕眩。极目远眺,看得到地平线上不动的岛屿、移动的巨型油轮,抚今追昔,却看不清笼罩在这条黄金水道上的种种迷团。这里曾经是历史上一个大舞台,现在同样也是一个多种势力的竞技场。

从航程的起点,我开始疑惑这样一个扼守海峡的钻石宝地如何独立,尽管李光耀说,新加坡是被逐出马来西亚的;尽管英帝国当年在此有六万多驻军,两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舰队,可是当时生生地宣布让新加坡独立,即使在当时新加坡也是英帝国殖民地的心脏地带,转口贸易中心。想象一下当时就多少货物和现金流水般涌入;为一个航母舰队提供补给服务能有多少超常收入。

马来西亚或许是因为没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统天下的历史,没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概念,让这个英帝国在东南亚的行政和商业中心像穆斯林传统宣布三声离婚就可以摆脱前妻一样获得了独立。

或许是因为岛屿众多,马来亚人以为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而且对这些有经商天赋的华人有着复杂的自卑又自傲的感情,宁可与他们分离。

或许是李光耀才智超群,运筹帷幄,让那些面孔黝黑,眼睛明亮的马来人失去了基本判断力。当年独立宣布之时,李光耀表现得痛心疾首,街道上的华商已经憋得难受,开始放鞭炮庆祝,股市翻番。更过分的表现是居然还争取议会支持投票,哭着闹着要求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或许是因为英帝国及联邦控制海峡的巨大阴影和高超的手段,他们摸透了马来人和华人的特点,搞定了这一切,以英国绅士的翩翩风度,不露痕迹地在这样的战略咽喉埋下一个关键的棋子。

总之,新加坡独立后得到了英联邦国家的协作,马来西亚则承认了现实,提供了基础资源,和谐地与充满敌意的穆斯林相处。如今虽然是一条小龙,已经不谈如何崛起,已然是飞龙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