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日经济合作热点问题讨论会


昨天,日本前经济企划厅长官宫崎勇、原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审议委员田谷桢三访问中国脑库,我们一起探讨了对中日经济的看法。

日本经济在遭遇迫使日圆升值的“广场协议”后,一直沉寂了十五年,现在,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走日本的覆辙的讨论最多。因为,从很多迹象上看,现在的中国与当年的日本在经济特征上非常相似。此行的两位政府经济学家,也是要和我们探讨这个问题。

宫崎作为采育制订了日本倾斜式生产、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前政府计划官员,也参与制订了日本今年实施的行政改革方案。他对于中国目前经济的走势的看法是乐观的。而原日本央行的经济幕僚田谷桢三则重点谈了日本中央银行在金融政策上的失误,似乎是在提醒中国同行,关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的银行利率问题。

我认为,日本当时的情况与中国还不完全一样。当时日本出现大企业不能或不愿意从银行贷款,而是从火热的证券市场融资,导致证券市场进一步升温,全民炒股,房地产价格飞涨,这和当时日本的产业机构也是有关联的。日本当时实体经济已经发展到了高峰阶段,极大地透支了发展的前景,而新经济和创新并没有像美国那样,投资在传统行业的机会不多,而且相比投资于金融和房地产,收益也不高,在日圆剧烈升值的情况下,更多地流入了服务业和房地产,民众信心爆棚,忽视通货膨胀风险,政府没有利用利率工具适当减速降温,这些都是重要因素。不能仅仅归结于金融政策上的缺失。内需的不足,也是一个原因。

中国面对的问题不完全相同,其中一个主要支撑是基础设施上的投资机会。同样也有利率过低、流动性过大,内需不足,房地产飞涨,全民炒股等问题,中国应该充分重视,但处方不必照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