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民企危机管理意见的意义
我是上海《东方早报》浙江分社记者徐益平,此次联系你,是想就有关民企危机管理的话题对你做个采访和交流。
最近,全国工商联出台了一份名为《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由于该文件是我从浙江工商联得到的,尚未有媒体公开报道,所以,先向你简要阐述一下这个文件的大致内容。
出台目的:根据文件表述,该文件是基于“目前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危机频发的现象”而出台的,以“发挥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助手的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增强危机防范的意识和危机化解的能力”。
主要内容:文件主要从危机预防(包括健全组织制度、提高自身素质、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包括如何建立、处理危机时应遵循的处理要则、处理危机时的必要措施以及危机恢复)等两大方面,提出了若干意见。
《意见》适用对象:主要是工商联会员中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民营企业,其他民营企业也可参考本意见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危机管理能力。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规模大小、行业特点、发展现状等具体情况和现实需要,采取《意见》提出的有关制度和措施。
就你的相关问题,简要答复如下:
1、这个文件对促进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你如何评价?
庞亚辉:这对民营企业是一件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对警醒和督促民营企业认识和强化危机管理工作,形成一种危机管理的普及性教育。对提升民营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和能力,进而减少企业发展中的相关代价具有很大的帮助,是一件善举。
2、目前,中国民企(尤其是包括长三角在内的经济发达地区的民企)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情况如何?他们在面对企业危机时,一般是如何应对的?与跨国公司相比,差距在哪里?你是否做过这方面的调研?(若有,调研结果如何?)
庞亚辉:就中国企业而言,不仅仅是民企,甚至包括国有企业在内,危机管理意识都非常的淡薄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危机管理,更不用说如何预防或者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有一套成熟的应对机制。超过80%的企业都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才仓皇盲目应对,不得要领。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民企存在这样几个差距:1、缺乏危机意识;2、对危机的危害及危机管理淡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3、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或者不擅长借用外力。4、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制度和机制,危机管理的目标性不强。
3、目前民企面临的危机主要有哪些(包括内生危机和外在危机)?这些危机当中,哪些是最主要的、最当务之急的?
庞亚辉:民企面临的危机比较多,存在企业内部的生产安全危机、人力资源危机、劳资纠纷危机、企业战略危机、企业财务危机等,外部则包含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并购危机、社会危机、产业科技进步危机等等。
当前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前三种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分别有高达53.8%、50.0%和38.7%的被调查企业曾经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这三种危机的困扰。
4、我注意到,你曾用“危机四伏”来形容中国民企的生存状况?为什么如此形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庞亚辉:因为这说明了民营企业危机高发时代的到来!这是由如下几个方面原因引起:1、企业没有做好危机管理和应对的准备,为危机的爆发留出了空间和机会;2、个体人包括消费者和企业员工两方面的权益意识的增强,因为主张权益而对企业产生危机;3、各类社会监管的法律和法规出台及执法力度加大使企业产生危机;4、社会舆论监督尤其是媒体舆论监督的增强,也使企业危机频发。
5、全国工商联说,其意见是“一个指导性文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那么,从法律角度,是否有出台强制性法规的必要?具体应该出台怎样的法规?
庞亚辉:危机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的范畴,是企业内在的东西,企业有其自主决定的权利。就目前来看,没有出台强制性法规的必要,否则就“过”了。不过必要的舆论引导和建设性意见还是必要的,这同样需要市场化手段去调节而不是行政强制性的。当危机越来越多,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必然会自觉和主动地加强学习和规范,以增强危机管理的能力。
6、你认为,作为民企代言人的工商联在出台这个意见后,还需要做哪些工作,使其不会流于形式?此外,政府部门应该做哪些工作?
庞亚辉:如果该意见出台,下一步是如何对该意见进行传达,尤其从舆论上形成一个宣传攻势,刺激和强化民企的危机意识觉醒。同时要做好后续的培训教育和引导工作,使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真正获得提升和提高。作为政府部门要积极支持该意见的出台,并从各个方面支持民企危机管理工作的开展。
以上是一点回复!祝工作顺利!
庞亚辉即日
庞亚辉: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国内知名营销咨询、家电问题研究、品牌和危机管理专家。著有企业危机管理专著《考验:危机管理定乾坤》一书。即将出版《品牌长青》、《工业品营销》等书籍。为东方卫视、第一财经频道、CNBC等电视机构商业财经类栏目特约专家,多家知名经营管理商业类杂志签约专栏撰稿人,培训机构签约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