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的患者,父亲已过八旬,父母月收入不过700元,家中三个兄弟有两个都是夫妻双双下岗,患者之妻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为了救命,一家人却要拿出30万元,为老二任士东做肝移植手术,母亲害怕失去儿子,急得支气管扩张导致大出血,患者更是“连死的念头都有”了。读到这里,我想起了莎翁在《哈姆雷特》里说的那句话:“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已使我们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像更换汽车零部件一样更换身体坏死的器官。但是,在我们欢呼科学和文明再一次让死亡向生命低头的时候,我们却遗憾地发现,分享这一成果是有条件的,30万,是一个普通百姓分享这一医学成果的最低门槛!尽管东平西凑,一家人终于交上了30万,手术也很成功,但面对欠下的巨额债务,任大爷一家仍将为儿子下一步“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发愁。
前些时日,我市总工会一位等待换肾的患者,因在《晚报》上看到关于我的创业报道,随即来电询购公司产品。我在得知他的境遇之后,就派人免费赠送一些,以尽绵薄之力。联想到今天《晚报》的爱心报道和多年来我市新闻媒体发起的系列爱心行动,虽然每一次行动对患者来说也许是杯水车薪,但它却显示出整个社会誓将医疗公平进行到底的决心!
眼下,百姓期盼的“两会”刚刚落下帷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公平,还在热烈讨论,我衷心地希望,通过政府、百姓、社会的共同努力,无论是谁,只要生命遭遇危险,救你没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