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干部读书要求太高!”


           “不要对干部读书要求太高!”

  3月22日,我的一位重庆官员朋友告诉我:“市委书记汪洋要求干部‘多一点读书,少一点应酬’,要求部分干部春节期间阅读《世界是平的》一书的第一章,时间过去一月,这本书我还没读完,现正抓紧读完呢!”

  我说:“我是搞企业的,虽然没有当官的那样日理万机,应该说也挺忙,但是不管多忙,每天都会浏览几十篇文章,有兴趣的文章,我下载放进资料库博客里,也供网友分享。当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当官的忙,每天象征性看几页书,也未免太那个了吧!”

  朋友笑笑:“你不要对干部读书要求太高!”

  记得88年在中南海参观毛主席故居,我看到毛主席房间留下的主要遗产是书籍,还有一饭蓝。在北京我相信今天许多人住的房子都比毛主席住的舒适,但是没有毛主席读的书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时刻都有生命危险,那种紧张的战斗间隙,毛主席还在读书,在马背上也能哼出气壮山河的诗篇!在今天和平年代,又有几人象毛主席那样手不释卷啊?!

  现实中国,不是因为你具备什么才能才有什么位子,而是因为你在什么位子上才充分发挥你的才能!专业不对口现象司空见惯,在知识经济信息万变的时代,要与时俱进,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愚民政策的时代已经过去,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天经地义!

  很喜欢深圳“会读书的人也会赚钱,会赚钱的人也会读书”的创业环境,生存发展逼迫你不断学习!谁掌握新知,谁拥有最新的技术信息并加消化吸收,在继承综合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城市、企业和人就会充满活力,开拓创新是深圳的主旋律,深圳的金融创新就走在全国的前列。深圳把文化产业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文化和市场发育是中国较快的城市之一,重庆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名城,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比只有27年的深圳“文化沙漠”建立文化产业更有条件,二者差距不仅是:文化“有价无市”“有市无价”,深层原因是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缺乏敏锐的感知,缺少应有的危机意识。

  重庆应该庆幸的是有汪洋这样具有危机意识的官员,汪洋说: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有一句话:“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一个城市的精神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水平。谁在看书、看什么书,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这个城市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甚至可以影响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创造力贫乏的城市,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钢筋水泥“森林”。如果用鲁宾斯坦的话来衡量,看看我们重庆有多少家书店?干部群众家里有多少书?有多少人在买书、读书?估计不会让人乐观。重庆吃喝玩乐的消费在全国并不落后,在街边常常就可以看到有人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餐馆、娱乐场所的数量和消费的人数在全国也名次靠前,但读书学习的氛围与全国其他同等城市相比,却令人汗颜。唤起全社会的读书意识,让读书成为全社会的风尚,使重庆这座城市尤其是在领导干部中,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知识文化,让新兴直辖市充满思想的活力,充满知识的动力,充满文化的魅力。重庆作为一个西部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与全国先进的城市相比起步较晚,因此,必须要有“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去追赶。我们只有在学习上比别人多下功夫,我们才能用学习的成果和知识的力量推动自己比别人跑得更快;也只有领导干部比别人跑得更快,我们的城市才能比别的城市进步得更快。

  重庆有官员私底下认为倡导读书会不会又是“轰轰烈烈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读书是个人自觉行为习惯,更是来自工作实践的需要,汪洋说:并不是要求每个干部都一定要去读《世界是平的》这一本书。每个人都应当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并养成读书习惯,真正让重庆成为一座书香满溢的城市。读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工作、职业和兴趣爱好来选择书目,否则读书兴趣就会逐渐淡薄。要带着具体问题读书,不能人读亦读、吹一阵风,不能千人一面、万人一书,把读书当成一件被动、枯燥的任务来完成。读书一定要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

  如果重庆建立考核读书成果的机制,像创办人才论坛那样让一些真才实学的官员脱颖而出,推动重庆的创新,这个城市会更有魅力!

         相关文论参见:cailv.bokee.com


          蔡律2007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