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印度的衍生品市场在技术领域、市场的公开透明、交易的活跃上呈现出一种跳跃式的发展,所有一切清楚地表明,这些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印度债券衍生品交易的惊人发展,然后再来分析一下印度在这些产业发展上呈现的最新趋势,在经过数十年的官方压制之后,印度的衍生品市场再度获得新生。
债券衍生品兴起
印度证券交易董事会SEBI创建国民证券交易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速股票市场的改革进程,但是它的成功同样也成为了推动债券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的恰当因素,而债券衍生品是在2001年推出上市发行的。
按照2004年交易的期货和期权成交量来测算,国民证券交易所在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中排名第十七,单纯按期货成交量计算,全球排名第十。在过去的几个月,债券衍生品交易额已经是现货债券市场成交额的两倍还多。该交易所的大部分成交是由零售商参与者来完成的,债券衍生品只有3%的交易份额是机构者完成的,而且就连这么少的份额,基本上也都是来自境外的机构公司。
在2005年前两个月,国民证券交易所的债券期货成交量已经是唯一一个上市这类合约的美国期货交易所——OneChicago债券期货成交量的35倍。为什么孟买交易所能够在单一股票期货上获得成功,而在美国市场,该品种的成交却暗淡无光呢?许多人把原因归罪于美国相对严格的监管环境。但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印度的交易商拥有了和债券交易非常类似的数年实践交易。
一直到最近,印度的股票市场结算期还是习惯于最长一个月,逐渐削减到两周,随后削减为一周,最后转换为美国实行的滚动结算。比如,一周长的结算期意味着,一个交易商在周一买入或者抛售了大量的股票,而它的净头寸只有在周五收盘时才能交割或者接受交割。如果净头寸为零,没有交割要求,投资者就会接受到交易盈利或者交易亏损的通知。实际上,印度有一套特殊的机制,称作badla,这个机制使得交易商能够将大量的多头或者空头部位带到下一个结算周期,因此交易商能够累计一定的头寸,从而避免了许多月份的交割问题。
在单一股票期货引进之前,这种类似期货的惯例被废除了,因此,结算期和顺延远期合约转化成了对证券期货的需求,确保了新产品的成功推出。另一方面,由于印度交易商并不是都习惯于交易一个主要市场指数的观念,债券指数期货开始启动时非常慢,只是到了目前才开始活跃。
现货商品交易的再生
在印度,现货商品的期货交易历史可以追溯到1875年,这是在芝加哥交易商品10年之后。棉花在印度是第一个在一个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交易的产品,随后交易的是一系列油籽产品,再以后是黄麻、小麦等许多其他产品。这些产品都是在印度全国的各个地区交易所进行交易,市场和价格都比较零散,这是由于商品的高成本费用和信息传播费用所决定的。
在1947年印度从英国独立之后,印度走的是社会主义路线,商品期货交易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强。在尼赫鲁掌权时期,五年规划付诸实施,自由市场结束。政府在1952年期间,按照远期合约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禁止现金结算,禁止期权交易,决定采取直接保护农民的措施,为一系列重要商品,诸如基本商品设定最低保护价格。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经过数年的干旱之后,这项禁令拓展到了所有的远期交易中去,结果在当年,供应量大幅度萎缩,价格飙升,许多农民在远期合同上违约。在1970年左右,政府继续允许少量的农产品实施远期交易的方式,但是成交量再也没有能够达到禁令实施前的水准。此时,交易已经秘密转入到柜台交易合同上去了,这种交易方式拥有避税的优势。市场的变化是在几年前才发生的,当时政府开始放开对商品期货的监管。印度证券交易董事会SEBI的权力是限制金融产品,因此对于农产品的主管权就给了远期市场委员会,它是印度消费者事务、食品和公共分配部门的一个下属部门。
在2002年,远期市场委员会决定鼓励创建一个全国电子交易所来克服机构性的部分障碍,并以此来推进商品期货的现代化,当时创建的第一个交易所就是国家多商品交易所(NMCE),该交易所于2002年11月开张营业。一年之后,又有两家交易所在孟买开张营业——孟买多种商品交易所(MCX)和国家多种商品衍生品交易所(NCDEX),国民证券交易所拥有该交易所的部分股权。不久,第四家交易所——印度国家期货交易所,在远期市场委员会的名单上出现,并赢得了全国商品的交易地位。但是该交易所还没有从场内交易转向大屏幕交易,而且交易活跃的只有一个品种。
这些市场依然禁止运用期权或者现金结算,而这是任何一个现代衍生品市场的两个主要推动因素,不过在其他领域,这些市场都出现了快速的增长。目前,印度商品衍生品市场的月度交易量在1万亿卢布(大约220亿美元)。与之相比,债券衍生品的交易量,目前几乎全部在国民证券交易所.
国外投资者如何进入印度市场
国外的机构只有在印度证券交易董事会SEBI注册登记,作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或者作为一个FII附属账户,才能够在印度债券市场或者债券衍生品市场进行交易。谁有资格成为FII呢?
首先,这个机构必须是特定的适当的广泛范围的金融机构团体,包括养老基金、共同基金、投资信托、保险或者是再保险公司、赞助基金、大学基金、基础信托或者是慈善信托和部分其他金融团体项目。对冲基金和商品交易顾问CTAs目前不在准入名单上,这样他们就没有直接进入市场的通道。
其次,FII必须满足一定适当要求,必须符合当地的监管条件,与当地管理机构和当地银行建立关系。当法人或者个人投资者不能成为一个FII的时候,他们能够成为一个FII的附属账户。截止到2004年年底,印度一共有637个FII和1785个FII的附属账户。
境外代理商和期货佣金商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入印度债券衍生品市场:作为一个FII或者是作为一个当地的合作经纪商。来自国民股票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12家境外代理商通过第二条途径进入印度市场,已经创建了当地的分支机构,参与到交易中去,这些境外的企业包括ABN Amro、美林集团、CLSA、Fortis、汇丰银行HSBC、摩根 JP Morgan、Nikko Capital、Refco和UBS。作为当地的代理商,这些机构能够为当地的客户和FII执行指令,并且参与到私人交易中去。
另一个吸引境外机构参与到印度债券衍生品市场,而不需要成为一个FII或者通过一个FII的附属账户进行交易的战略操作就是——通过共享票据,或者成为PN参与到柜台交易的操作方式来参与印度期货市场的交易。这个过程相当简单,一个FII在印度市场创建一个头寸,随后发送一个共享票据,对于一个海外投资者而言,拥有同样的经济价值。这种交易方式占据印度债券市场整个外商投资相当大的比例,预计占到了整个FII交易活动的20%—25%。
在2004年1月份,印度证券交易董事会SEBI发布了一道命令,允许共享票据销售只给那些达到了一定金融实力要求,并符合所有过渡监管要求的实体。我们从这个领域比较活跃的代理商了解到,按照实际条件来讲,几乎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能够通过这个途径进入到印度债券市场。
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还没有提供30部分的对于任何印度交易所交易的免责条款。30部分免责条款,主要是允许国外的交易所会员进行美国交易所的一些品种的交易,同时吸引美国客户,进行跨越国境的交易。30部分免责条款已经授权了多数市场中心,这些市场交易中心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新加坡、西班牙和英国,只有当境外的监管机构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并且显示出执行同等的监管权利的时候,美国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才会授权30部分免责条款。
在现货商品期货交易中,FIIs或者是国内的金融机构目前是不允许参与到其中的。但是,商品市场的再生是近期的事情,改革正在逐步进行,关于放松这些限制的问题依然存在着争议。
直到最近,印度政府才实施了严格的国外投资限制,这是由于外汇储备短缺的缘故造成的。印度目前拥有12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因此,印度储备银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去年提高了印度居民海外投资的资金资格,必须达到25000美元的标准才能进行海外投资,这个水准是中产阶级平均工资的3倍。
在多数处于初级阶段的期货市场,国际成熟的投资者很快就会发现,这种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相对流通性差,品种类型比较单一。但是在印度却不是这样,印度的债券衍生品市场拥有良好的流通性,价格体制非常透明,良好的交易系统以及良好的结算程序,正在为一系列现代化商品,比如股票期货、股票期权和指数期权、指数基金、ETFs、指数期货和指数期权的活跃提供着服务。而且,这些现货和衍生品市场拥有统一的监管机构SEBI,这就消除了许多监管问题。印度的经济充满易所交易,大约是商品衍生品交易量的2.5倍。
金砖四国之期货市场(印度篇)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