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尼:中国股市正在面临多重挑战(一)


  

导语:

 随着《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将在415正式实施,股指期货作为金融期货的“排头兵”也就呼之欲出了,这也是自股改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再次面临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市场,更来自政策层面和监管层面。

对于股指期货我们市场和管理层对此的理解和认识,将决定股指期货在市场上的作用,也是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股指期货真的能平抑现货是市场

股指期货的本意是,当投资者发现现货市场存在泡沫的时候,可以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进行做空来规避现货市场上的风险,但这种愿望是否能够达到呢?如果仅仅是在股指期货上等待现货市场的下跌,那么其风险是巨大的,如果没有主动性的做空,任何期货市场的做空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需要主动做空就必须要拥有筹码,那么为了主动做空,还必须先要在现货市场上买入那些指标股的筹码,这也就失去了股指期货的本意,这种只有先买入指标股后才能进行主动性做空,使得股指期货平抑现货市场的作用失效。

这就涉及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现货市场上的融券问题,如果没有配套的融券,股指期货是一个残缺和脱节的工具,只能再一次成为一个被市场利用进行操纵的工具,这也会跟管理层想推出股指期货的本意相违背。

从目前管理层所出台的很多细则来看,笔者的这种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其实股指期货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在促进管理层在完善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的配套市场,我们目前的股市之所以会成为这种独特的景色这边独好,也在说明我们资本市场的投资单一性,这就注定给管理层的监管带来巨大的威胁。

现在是不仅国内资金在涌向股市,其实是全球的资金都在向中国股市涌来,因为不断被预期的人民币升值,怎么能够阻挡那些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呢?如果我们现在不赶紧疏通股市的各种通道,那么被这种汇集起来的流动性资金冲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或许也是管理层所已经推迟推出股指期货的原因。

股指期货的本意是不应该是来平抑市场的,更不应该是来替代政策干预市场的,作为一种对冲工具,其实是来发现一种价值,当现货市场的指数背离了市场的时候,那么股指期货就会通过不断地做多或者做空,来靠拢实际的市场,而管理层需要的就不再是直接干预市场,可以通过宏观的政策导向引导市场资金的方向。

股指期货的这种挑战,对于目前管理层的考验是艰巨的,这也是管理层一直努力如何更好地完善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构架,所以希望管理层在推出股指期货的同时,不仅要构架好多层次的投资体系,还要把监管前移到市场的前端,也就是监管的角色转换,以前我们的监管是政策监管,现在我们的监管一半市场一半政策,其监管的成本一定会很大,从最近提高准备金的举措来看,其管理的成本之大也是有目共睹,不仅没有抑制过分的流动性,反而加速各路资金涌向股市,为什么?因为我们缺少多少层次的投资体系,而所有的资金是需要追求回报的,也就只有流向了股市,当然也给市场的监管带来极大的风险。

在我们日益开放的资本市场上,我们如果不尽快建立多层次的投资体系,那么随着人民币这种升值的趋势,将会造成全球的资金流向中国股市,这已经不是玩笑了,这也是股指期货不能在拖的缘故。

如果我们不能打开多层次的投资渠道,那么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也将注定会爆发出来,没有哪个政府和力量能够忽视这种资金汇集的起来的流动,疏导不了就会被冲溃,这就是目前管理层最担忧的和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