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丹青淋漓 书,丹青分明


  画,丹青淋漓    书,丹青分明

  ——读陈丹青《退步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陈丹青的《退步集》,是一部集评论、访谈、演讲、回忆录于一体的“杂”文集,是作者回国五年见诸报刊杂志的文章的集成。以《退步集》命名,陈丹青在序言中解释,是源于一次与青年学子的座谈,一个学生递条子给他说:你这样说来说去有什么意思呢?你会退步的。

  作为艺术海归派的一分子,陈丹青近些年的角色更多以艺术的观察与思考者出现。书中一些访谈确有那种愚蠢问题无聊答的意味,但整体来讲依旧是他艺术思考的延续。所涉猎的主题兼及绘画、影像、艺术教育、城市建设等。也谈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师专、80年代的中央美院。痛陈艺术教育弊端,批评尖锐。

  “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阶级,它自由选择和行为的权利,就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约翰·伯格的话在他的书中被多次引用。而他的许多篇章,也都从这一起点开始,去慨叹当代的画家与传统的隔膜;论述美术馆之存在对于民族记忆的重要;他写到中央美院上世纪80年代的骄傲与劫难,也写到上世纪70年代包括陈逸飞在内的一大批沪上画界精英。

  《退步集》文笔如其画风酣畅淋漓。直言:即便是伦勃朗或毕加索此刻坐在正对面,我一定不会走上去要求签个名。我会目不转睛看他们,假如能够,我愿为他们捶背,洗脚,倒尿壶。如同齐白石所说甘愿给青藤八大磨墨理纸当走狗。针砭时弊直书胸臆,绘画、影象、教育、建筑等话题随手拈来,举重若轻谈笑间将犀利的笔锋袒露无遗。绘画在中国是院墙里的绘画,僵滞已久;官办的画展,煞有介事;社会上可以称作“绘画”者,日见稀少了。庞大的行政格局、严密的行业藩篱、匮乏的本土眼界,养成我们根深蒂固的单一绘画思维、单一摄影思维,乃至单一创作思维——我们都是目不斜视的“独眼龙”。我曾带着自己的“独眼”去到纽约瞻拜绘画的经典,久而久之,这才给那里的文化景观拨亮另一只眼,看见了绘画之外的大眼界——然而双眼亮不多久,回国来,又给周围密密麻麻的独眼视线弄得目力昏暗。忝为教师未及五年,我既不懂教育,更未做成半件像样的事情。现时的院校与媒体居然听任我自言自语,无人喝止,自亦无人当真。此可庆幸,亦足堪沮丧。城市建设其实非关城市,非关建筑,而是权力的命题,城市建设与教育体制二者都是权力的大纛,利益的阵营,我深知这叫嚣无非是失败的哀鸣,其声调,有甚于真的失败。

  多年来,实在不遇见什么妙谈趣事能使人忽然变得深刻而有聊。我屡次涉入这类无谓的琐谈,真是节节退步了。这不仅仅是作者对现实的挪渝,着实不能不说是《退步集》一书的内心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