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边的自然博物馆
“天桥”,如今只剩下一个地区概念,早年间的那些往事只有在小说或者曲艺艺人的故事里才能看到。一直想到天桥看看,除了立交桥,总是什么也看不到。不过,这次是为了看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位于重建的永定门城楼以北,中轴路以东,天桥剧场的对面。看到天桥剧场,就想起郭德纲的相声,自然博物馆好歹也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地界儿,建筑规模很大,资料上说,这个面西而坐,像个展开的螃蟹爪子的家伙,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这是数字概念,到里面走一走就知道实在比想象的大。
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该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两层。三层为3D影院,二层为“动物之美”、“绿色家园”两个展厅,我们参观那天还在装修,隔着门透过来的全是刺鼻的油漆味。唯一开放的是一个小型的“蛋雕艺术展”,一个河北艺术家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主要的展览都在一层,有些东西可能很有价值,比如被隆重推出的“第一朵花”——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它是目前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花的出现,标志着植物的繁殖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是植物个体发育中的重大转变。但从一个外行人的眼光看,这片小小的化石的确提不起兴致。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哺乳动物展的几个巨大化石,其中就有著名的“黄河象”。大概我7岁的时候就知道黄河象了,那时我已经上了小学三年级,记得就是那时候的课文,或者年纪更高一点。那时候的课文还很古板,但《黄河象》那篇课文写得还是很生动,以至于印象深刻,同样的说明文还有《琥珀》。在自然博物馆不仅能看到黄河象,还能看到琥珀,算是意外之喜吧。
这头大象的骨骼肩高有4米,长有8米,牙齿长3米,看起来有两层楼那么高。旁边是同样巨大的“天山副巨犀”。这两个家伙要是活起来,就是动画里的“上古怪兽”。虽然学过课文,可一直以为黄河象是河南的黄河岸边挖到的,河南的“豫”字,也很容易产生这种联想。今天看看,原来是甘肃东边的脚趾头上,某一条黄河支流。1970年代的某一天,几个挖沙人发现的。这与陕西农民一锄头刨出个秦始皇陵有几分相似。如果这种事发生在现在,恐怕,骨头不是被盗卖,就是被挫骨扬灰了。
博物馆很大,走着走着就觉得如果不吃点东西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参观任务了。可是,要想还回来参观,就不能走出大门。中午的时候,院里有做饭的香味,那是博物馆的内部食堂,小卖部出售的只有饼干、方便面、烤肠之类的东西,不好吃,或者说很难吃,让人感觉有点败兴。如果想起早上被警察同志罚了100块钱,那就更令人败兴。
从地图上看,从前门大街到自然博物馆,是天然的必经之路,没想到某一段路被突然改成了单行线,走到一半就骑虎难下了。不久就看到,警察同志已经在路边截了不少车,一辆一辆开罚单。如果把这也看成一种经营城市的思路,无疑是一个增收的好办法。
博物馆的出口有个“人体真奇妙”的小展厅,虽然没有“尸体展”那么恐怖,也足够恶心。不喜欢的话,还是不要进取的好。在门口,两个美女结伴而来,其中最漂亮的那一个显然不是第一次来看,一边说笑一边吹嘘自己如何已经增强了抵抗恐惧的能力。看她们有说有笑飘然走进展厅,总让人感觉有些诡异。
2007年4月1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