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到底有没有让官员刻骨铭心的警示?


      世上到底有没有让官员刻骨铭心的警示?

  4月17日上午,河南省全省“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警示教育大会在省人民会堂举行。4名在押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忏悔发言,近期查处的部分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例的情况通报,使参加会议的2000多名省直及中央驻郑单位、在郑省管高校和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得到警示(人民网4月18日)。
  一次警示教育大会,就让党员领导干部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得到警示?世上能有这等立竿见影的会议反腐效果吗?如果河南省组织的这次警示教育会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的话,那老百姓可是真像歌里唱到的那样:“咱们老百姓呀,今个儿真高兴!”
   反腐败是一场旷日持久而又艰巨复杂的任务,不是几次教育会就可以解决的,它不可能有让官员心灵震动的神奇。用有极强的警示教育意义才比较客观、实在。反腐不是做文字游戏,不能搞形式主义,利用反面教材,给全各级领导干部敲响警钟,防止他人重蹈覆辙仅是一种教育手段。警示能有多大廉政约束力,警示了官员就会“不贪”?如果一次警示就有这么大的作用,我们还要制度做什么?我们的法律难道不比警示更有约束力吗?廉政不可能只靠官员的自律来达成,如果没有外在的制度制约,没有周密的监督与申诉,谁能保证官员真能心口如一、洁身自好?
  在预防腐败上,把理想、信念的动摇夸大成决定性因素是不切实际的。过多地强调自律,即世界观的改造、价值观的正确、党性的坚定等等,这当然需要。但是自律不能代替他律,即强制性的权力的限制。一些领导干部缺少公仆意识,更缺少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很多时候,法律成了可以玩弄的“形式”,权大于法的例子,我们见得还少吗?如果通过改造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自我觉醒”就能遏制腐败,那么,海瑞、包拯是什么世界观、人生观?但他们却能清廉自许,久握重权而一尘不染。20世纪以来,美国的历任总统无不以遏止共产主义的传播为己任,但是一百多年来,权重位尊的“汤姆叔叔”们卖官鬻爵、索贿受贿者鲜有其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成立5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腐败案件,难道那里的工作人员都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事实上,理想、信念对人的行为固然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官员的腐败归根结底不是单纯的思想意识问题,而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过分相信人的觉悟,对权力的监督不严密、不到位,才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我们应该清楚,试图通过一次警示教育会议就让官员心灵受到震动。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我们曾经用贪官容易得癌症吓唬过那些敛财的贪者,效果如何呢?不是照样前腐后继吗?我们还组织干部到监狱听贪官作廉政报告,受教育了吗?恐怕弄巧成拙起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应该说,我们的初衷都是好的,希望能让贪官悬崖勒马乃至“心灵崩溃”。可是,我们面对的不是无知懵懂小孩子,而是心理承受能力很强的人,甚至是另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们很狡猾、很顽固、很贪婪,决不是一两次警示教育就能凑效的。事实告诉我们 ,在腐败面前真正能起遏止作用的,只有制度和法律。制度能让想腐败的人没机会腐败,法律能让腐败了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警示教育诚然用心良苦,但毕竟只是一种缺乏规制力的软约束,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有了好的制度,坏人不敢做坏事,没有好的制度,好人也会做坏事。”因此,对于“当官不贪”的廉政追求,与其忙着道德警示,不如穷尽制度规范的可能。
  正像没有长生不老药一样,我们也别指望世上有让官员刻骨铭心的警示。

 

 新闻链接:河南组织2000余名干部听犯罪服刑贪官的忏悔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