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妖镜”,节能的有形之手


  ——为普及节能意识支招(下)

  每年的“三·一五”,各大媒体都会曝光一些企业的假冒伪劣行为,这一天就像有一面“照妖镜”,使一些违反市场规律的企业无逃身之地而现身,让它们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唾弃。“三·一五”已经脱离开了日期的原有意义,成为企业自律的一个原则(有些企业内部引进“天天三·一五”意识,形成自查自检制度),起着维护消费者权益、净化市场的作用。这种类似“照妖镜”的做法,与正面宣传相响应,从正反两方面,给公众以知识的宣贯。

  想到这里,我联系起节能的普及方法来。一直以来,虽然我们国家能源紧张,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水平的58.6%,7.69%,7.05%,但能耗浪费却是欧美的五到六倍,是日本的九到十倍,这种节能意识在大众中还没有觉醒,正面的倡导、引导对某些人起不到作用,反面的监督曝光更能给人以猛击,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记得刚刚兴起旅游热时,大批国人走出家门、国门,领略异地风光,陶冶情操,在旅游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一些负面的言论也随着这批人的外出旅游,而在拷问着国人的素质:大街上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景观点随手刻画“某某某到此一游”……虽然媒体正面宣传“文明旅游”、“出外代表国家”等引导,但对一些人根本起不到作用。后来“照妖镜”办法出台,效果立竿见影。

  我记得一家电视台曾专门就近到香港,拍摄了一期不文明旅游受到的惩罚:把那些不文明行为拍摄下来,进行曝光。电视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将这种意识广为传播后,不仅对当事人进行了教育,使那些违反者知“耻”而后进,学得文明起来。同时,社会舆论置这种不文明行为于天下,形成全民监督,全民促进,不文明旅游行为很快被制止。现在不文明旅游大幅下降,以前如果有十件,经过宣传教化后,有两三件就不错了。

  所以,当社会正面宣导的效果不足以震憾人们的神经时,我们不妨启动“照妖镜”的宣传方式,抓反面教材。这种反面的教材,比如奢侈豪华高耗能的玻璃盒建筑、“夏天当冬天过冬天当夏天过”的过度空调生活方式、生产中的耗能行为、生活中的水、电、气的不当使用造成的浪费等等,当这些不节能不环保的案例展示给观众、曝光给大家看时,大家就会把宣传的案例与自己平常的习惯联系起来,明白“平常我也是这么做的,这原来是不正确的,是不对的”,他们就会对号入座,改变原来的行为。同时我们在正面宣传上也要搞创新,《百家讲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效果非常好,其实大众的潜意识中对于生活、工作中节能的科学知识是非常饥渴的,我们是否能在节能、环保这些话题上也像于丹讲解传统文化那样形成社会热点能够“火”起来?这种传播方式也是社会和媒体研究的课题。相信经过正反两方面结合的方式,配合着相关的法律法规,节能意识会很快在大众中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