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里,我们经常看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议会辩论的镜头,其中不乏火药味十足、粗口乱喷乃至大东干戈的场面。在我看来,这种场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不文明的人性和文明的制度。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说,人性是不完备的,再伟大的人,也会因为七情六欲而损害其判断力。这里倒不是说人性有多么丑陋,而是说人性有缺点,中国古人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也是这个道理。人性当然可能会有丑陋的一面,尽管它不一定在每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否则,我们很难解释,社会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多令人发指的事情。
如果问,世上有什么东西可以主宰他人的一切——那就是权力。不完备的、甚至是丑陋的人性一旦与这个强大的工具结合,那么所造成的恶劣后果,历史上已经无数次的上演。为了避免这一局面,制约权力、平衡人性的制度就产生了。议会就是这么一个巧妙的制度工具。它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把公共事务拿到桌面上来讨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议员们背后所代表的利益针锋相对,但光天化日,少有人敢做一些见不得人的手脚,权力运行也就有规有矩。另一个是,用一个平稳的程序,让人性得到释放,既然人性无法改变(至少目前无法改变),那就让你宣泄吧,你要吵、要骂娘,到议会里来。总之,这比表面上和和气气的会议“胜利召开”,然后社会底下涌动着暗流、最后爆发,要强得多。
其实不只是议员有权利发泄,老百姓一样可以,渠道就是游行、示威,在官衙门前瞎吼几句、叫骂几声,顶多再砸两个鸡蛋,心里也就舒坦了,然后该干嘛干嘛去。当官的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老百姓毕竟实在,只求过个安安稳稳的小日子。据说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身受剥削和压迫,资本家政府门前的叼民也不少,可就没见有哪个政府因为允许老百姓发泄而垮台的。
所以说,人性也许不太文明,但解决问题的手段可以是文明的。
网络谩骂也表现了人性的不完备。经过千百年的压抑,中国人终于找到一个相对宽松的宣泄空间,又因为可以躲藏在屏幕背后,平时不敢说不敢表现的话语和性格,就在键盘的敲打下一一展露。现实中,人与人是充满不信任的,隐蔽的网络世界更是如此。“马甲”的盛行让这种不信任达到了极点。猜忌与谣言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膨胀、流传。可是我们只要回头想想,对别人的不信任,其实就是对自身的怀疑,古人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要义大概相仿。
问题是,能不能像议会里的吵架一样,放到网络里来呢?按理来说当然是不行的,区别就在于,议员们代表的是某一群体的利益,讨论的是公共事务,网络上更多是私人观点相互交流的地方,不承担直接的公共功能。如果把谩骂扩展到私人观点的碰撞上,这就损坏了现代国家代议制度本身存在的价值,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的方式宣泄,势必回到乱—治循环的历史怪圈。
但我们也知道,我们很多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体制有弊端,人们没有一个正常的宣泄渠道,老百姓想游行,想示威、想结社,但现实中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动不动就定个非法集会,积了一肚子怨气,没地方发泄,很幸运的是,现在有了网络,部分人于是找到了发泄的地方。不幸的是,网络竟然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公共职能。又因为,只有这一个发泄口,所有乌七八糟的东西都从这个口子出来,网络暴民扎堆出现。不管怎么说,这总比在现实生活中施暴强一些,谁叫网络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呢!
当然,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大鸣大放”,这个方法中国人曾经实践过,可能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实践。准确来说,那不叫发泄,而是火山爆发,不仅当官的受不了,老百姓也吃不消,那是一种摧毁一切的力量,包括一切美好的和丑陋的。不信,把网络暴民的那一套搬到现实生活中来试试?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