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到了该调整股市预期的时候了


  一个市场,即使在不到18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200%,即使它的平均市盈率达到约50倍,都不能说明它一定存在泡沫。不过,如果它看起来像一条大鳄,并且像鳄鱼一样龇牙咧嘴,那么,或许最好还是把它当作鳄鱼对待,以防万一。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近日刊载评论文章称,中国股市已经飙升到一个令人担心的水平。

  上证指数站上了4000点,表现出进一步乘胜追击的气势。从3000点到4000点的一路,沪深股市几乎没有遇到太大阻力。国内股市属于资金推动型,购买力强盛的作用可想而知。就眼前来说,开放式基金尚限量发行,资金供给处于调控状态,后援资金之多,给场内资金带来了安全感。因而,每次盘内出现向下调整,都会有很多的场外资金承接,5月9日沪市出现2574亿元的天量。这些天量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居民储蓄。央行13日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户存款(统计范围略大于储蓄存款)同比多减少2280亿元;居民户贷款同比多增630亿元,成为当月贷款增长的最大推动力量。在消费未明显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居民减少的储蓄和增加的贷款,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了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4000点上的各种提醒声音明显开始增多,A股市场的泡沫甚至引起了各方关注。香港媒体刊载社评文章建议,“内地股市泡沫急速膨胀,中央宜尽早出重手遏抑。有报道说,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瑞士出席G10央行行长会议时表示,中国股市的泡沫令人担忧。”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近日撰文指出,“市场明显已经开始出现失控的迹象。”而外资投行4000点集体看空。不过,近日发布的央行《2007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还是积极评价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报告特别指出,“统筹协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规模与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资本市场繁荣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有助于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证券市场的上涨完全依靠资金推动,而股市赚钱效应所带来的资金源源不断,这是股指不断被推高的主要原因。就短期看,市场的高度已经超过个股估值所能承受的范围,但是在大牛市的背景下,市场可能提前透支未来数年的业绩。从国外市场的经验看,本币的大幅度升值必然引发资产泡沫,是到了该调整股市预期的时候了。从目前政策面上市场关注的角度看,对连续高涨后的股市是否会采取紧缩调控措施无疑是关注焦点,而从可能的方式看,再度升息肯定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而升息与否的关键在于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趋势。从最新今日披露的宏观数据看,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0%,涨幅比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而一般认为,连续超过3%的警戒线是考虑加息的重要依据,短期看,4月份的CPI涨幅首度回落暂时缓解了了升息压力,或对近期市场投资心态产生新的变化。

  在此必须提示的是,这仅仅是CPI的短期涨幅回落,未来价格上行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国内资产价格持续高涨或高位不下,流动性过剩出现泛滥,因此,从中期看,仍不能不对加息等紧缩政策予以警惕。最有说服力的恐怕还是我们在香港和大陆两地挂牌的H股公司。同一家公司,同样的产权包括分红权与表决权,股改完成又消除了A股本来享有的制度溢价。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以港币标价的每股盈利高于人民币标价,H股在理论上应当对其A股有一定溢价,以反映较高的每股盈利和补偿汇率风险。但事实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股改后原本靠拢的A、H股差价又出现反向发展。A股对H股平均溢价到一倍左右。同一上市公司A股几十倍的市盈率,H股只有十几倍的市盈率。H股公司虽然数量不多,只有39家,但其净利润超过2000亿人民币,占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具有充分的代表性。H股公司在香港这个更加成熟、完全国际化和多种选择性的市场上的表现,对我们的估值分析,具有更直接的意义。因为香港市场上的投资者,尽管也熟知H股公司尽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升值的种种优势,但由于他们面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比较,不愿意为H股支付多于他们认为高于公允价值的溢价。这反映了含H股公司的A股高溢价,不是基于估值优势,而是源于国内市场封闭扭曲的特殊现象。

  今天大盘下跌140多个点应该是一个序幕,对于一些毫无基本面支持的而爆炒的低价股、题材股敬请投资者格外谨慎追高风险。

  郑重声明:本博客中所分析文章、数据,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擅自买入者风险自负,请网友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