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提要:
大量投资者入市和媒体说的全民炒股是两个概念。证监会认为投资者进入市场应该是投资的,而不是来炒作的。投资证券市场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用什么方式投资。
全民炒股与全民投资是两个概念。全民投资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就说这是全民理财观念的崛起,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股市,还可以选择债券、基金,这样一种资产配置,在未来由于我们大量的资金从储蓄领域转到投资领域,这对未来整个国民资产和社会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都具有深刻意义。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全民投资是非常好的。
但是另外一层来说,大规模投资者的介入,如果他们在风险防范没有给予更多的提示和关注,更多的人带着一种赌博的心理进入这个市场,或者是在进入这个市场的过程中,他们把并不属于自己能够投资的这部分钱拿到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比如说他把自己现在正在住的住房卖掉或者是退休钱都拿到证券市场,这时候就不是说它投资证券市场对还是不对,还是说他把什么钱投过来是对还是不对的?证券市场投资者大规模的增加,对证券市场不是坏事;但是要对证券市场有一个要求,就是更大规模的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同时,证券市场新品种的供应,风
险对冲包括给投资者一些必要风险防范技术性的措施,我觉得都是很重要的。
高换手率不能说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但简单对比国际上的换手率,也失之偏颇。
市场风险高低关键并不在于机构投资者比例的高低,而是在于新投资者能够多快成熟。
证监会的风险提示不仅仅是因为股价高或低了,而是会贯穿股市全过程的。
对指数的提示风险,比如说4000点有风险了,这种提示也是有风险的。因为4000点不买的人,到了5000点买的时候,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从本质来说,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的点数会增长到什么样的点位才是泡沫。因为上市公司本身是变化的,我们社会资源进入证券市场的速度也是在变化的,因此我们要相信市场本身有它自身强大的调节能力。
查违规资金入市对市场可能有一个很强的降温作用。
用加息来解决证券市场资产泡沫化的问题,远不如使用市场化手段有效。
我们要居安思危,但是不要危言耸听。在市场化的手段没有大规模使用情况下,就强行用行政手段解决资产泡沫问题,这也是不可取的,这会使我们的政策连续性受到很大的破坏。
1、证监会的风险提示不仅仅是因为股价高或低了,而是会贯穿股市全过程的。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5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发了一个通知,针对当前大量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新投资者入市这一情况提示市场风险,特别是提示投资者不要用自己的生活必需资金入市。据最新统计,股票基金开户人数已达9500万,仅四月份的开户人数已经超过了前年和去年的总和,与此同时,上证指数也在去年涨130%的基础上,今年又涨了50%,站在了4000点关口上。媒体都在谈论全民炒股的现象,怎么看待全民炒股?如何对这个现象进行调控。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万国测评董事长张长虹先生,请他谈一下如何看待全民炒股。
主持人:请先谈谈对证监会通知的看法。
张长虹:证监会发这个通知,我觉得是相当及时,通知针对大量新投资者入市,对投资者风险教育和市场风险提示,不仅仅是因为股价高或者是低了需要提示,这个提示应该是会贯穿股市全过程的。
证券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机会也充满风险的市场,因此要对投资者进行比较严肃和深刻的风险教育,是管理层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这次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尤其是要求中介机构在开户的时候,对投资者的风险要进行更深刻的说明。这也是在前一阶段,要求证券投资基金对开户投资者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又一个关于投资者风险教育的文件。因此我觉得,通知非常及时也是十分重要的。
主持人:您认为这个通知是例行性的通知,还是对当前市场风险加大的一种应对?
张长虹:因为现在大量的投资者入市,而他们进入的速度太快,他们以前所受到的一些关于证券市场的风险性提示、证券知识的教育都缺乏认识。再加上过去一年多,股市反复上涨,似乎也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证券市场不存在风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想对风险提示进入了一个更深入的强调和专门性的提示。我想应该落实在常规的基础上,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的一种提示,我认为是这样的提示。
2、大量投资者入市和媒体说的全民炒股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主持人:您认为,证券市场的大量投资者入市和媒体说的全民炒股是同一种描述和同一种概念吗?
张长虹:我认为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大量的投资者入市是精确的表述。大家作为投资者进入这样一个市场,大量的进入这个市场进行投资,从数量来说,的的确确每天开户数量很大。但是媒体所说的全民炒股这个概念并不准确,现在中国证券市场真实的投资者数量和我们已经有的自有资金的数量相比,仍然是非常小的一个数量。比如说现在虽然号称有九千多万的开户数,但是沪深两市除二实际上只有四千多万。考虑过去至少有两千万以上的沉淀帐户,因为包括原来农民工帐户,包括很多的打新股的帐户等等,真正的能够有一定活跃交易能力的投资者,大概也就两千万左右,可能还要略低一些。这个数量和我们整个13亿人口相比,仍然是比较小的一个基数。所以首先说全民炒股这个就不太合适,第二在证监会通知里的用词是投资者入市,媒体用炒股,二者也还是有差别的。证监会认为投资者进入市场应该是投资的,而不是来炒作的,所以炒作这个词的概念应该说是一种俗语,或者是特定情况下的一种语言。所以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我还是认为证监会所说的大批投资者入市是比较精确的描述。
3、高换手率不能说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但简单对比国际上的换手率,也失之偏颇。
主持人:请您再谈谈,炒股和投资的区别。因为现在媒体引用了一个数据,四月份A股市场换手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当然也引用了日成交金额3000亿,据说是日本股市在历史上都没有达到过,日本股市规模比我们大得多。这么高的成交金额和换手率,您认为是否是一种炒作行为?
张长虹:这么高的换手率不能说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这么高的换手率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的确是太高了,无论是交易成本还是投资者的盈利水平都显得很高。但是考虑到我们的证券市场是一个转型中的证券市场,从原来试点型的股市,逐步成为中国经济资源配置很重要的一个平台,这是一个要素。第二个要素,我们看到在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他们家庭有三分之一的资产很可能都是金融资产,是基金或者是股票这一类的资产。这一比例在我国以前是非常低的,有一段时间差不多只有百分之三左右。现在的比例其实也不高,现在虽然有大量储蓄从银行搬到股市,但主要是增量部分发生了变动,我们储蓄本金基本也没有发生变动,
主持人:今天有报道前四个月存款减少了1674亿,我们能理解这是存量储蓄减少吗?
张长虹:今天我也看到这个数据,之前我们理解的数据都是增量减少,但是储蓄仍然还是增加的。
主持人:一季度储蓄增加了一万多亿。
张长虹:所以我认为还是以增量部分来理解才更合适一些,但是这个1674亿是存量减少还是增量减少,我不做一个分析判断了。第二,证券市场正在由少部分人的投资场所成为将来国民资产的重要组合部分。第三,证券市场也在由中国证券市场变成了有影响力的国际证券市场。这三个因素导致在这个转型期引起成交量的放大,我觉得还是可以的。但是考虑到中国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资金和资产都还没有真正成为金融资产,这样我们简单对比国际上的换手率,我觉得还是会出现一定的偏颇。
4、全民炒股与全民投资是两个概念。投资证券市场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用什么方式投资。
主持人:我们怎么看待这种全民炒股,这种全民炒股也好、全民投资也好它是好还是不好呢?它从正面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也好,或者从反面资产泡沫来讲,如何看待呢?
张长虹:我觉得全民炒股与全民投资是两个概念,全民投资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就说这是全民理财观念的崛起,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股市,还可以选择债券、基金,这样一种配置,在未来由于我们大量的资金从储蓄领域转到投资领域,这对未来整个国民资产和资源的配置都具有深刻意义。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是非常好的。
但是另外一层来说,大规模投资者的介入,如果他们在风险防范没有给予更多的提示和关注,更多的人带着一种赌博的心理进入这个市场,或者是在进入这个市场的过程中,他们把并不属于自己能够投资的这部分钱拿到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比如说他把自己现在正在住的住房卖掉或者是退休钱都拿到证券市场,这时候就不是说它投资证券市场对还是不对,还是说他把什么钱投过来是对还是不对的?
所以证监会这次要提示投资者,这部分的钱应该是能够承受风险的钱,而不是盲目以赌博的方式把自己安身立命的钱都用在证券市场,我想这是两个不同的观念。证券市场投资者大规模的增加,对证券市场不是坏事;但是要对证券市场有一个要求,就是更大规模的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同时,证券市场新品种的供应,风险对冲包括给投资者一些必要风险防范技术性的措施,我觉得都是很重要的。
点此进入主站实力操盘强悍推荐牛股http://www.gpgp13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