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是指一种吸引人的力量,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笑的魅力、声音的魅力、眼神的魅力、身体的魅力、性格的魅力等等,人的魅力可以无所不在,甚至发怒、忧伤、哭泣等负面情绪也会成为魅力的源泉。正是这种吸引人、迷惑人的力量,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不体现着魅力的价值。换言之,“魅商”是我们为人应具备的一种智商。尤其在今天商务活动中,如何通过提高自己的“魅商”,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理念。
魅力词意含混而多义,包含了很多近似却不相同的多层含义。
魅力在生物根源和生理基础上,积淀理性的东西,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的内容。其表现为个体积淀的感性。魅力的积淀的感性过程是在非确定性中又有某种确定的趋向,在多义中保持某种一定的意义。魅力正是基于这积淀的感性,传递一种愉快的自由感觉,从而与社会、个体交融、矛盾和统一。
魅力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把生理的感性即人本身的情感、需要、感知、愿欲以至器官的“再造”——即人类独有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文化心理结构分为认识、伦理、情感三部分。认识包括思维模式和逻辑能力;伦理包含了意志能力和道德品质;情感包括趣味和鉴赏能力。它们是通过社会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而实现。虽然具有动物性的欲望,但是已有理性渗透,从而是具有超生物的性质。在具体历史条件下,也一定带有特定的历史痕迹。并随着人际关系的扩展而获有越来越突出的人类普遍性和共同性。
魅力是在自我期许、自我欲望、自我改善中,从认识、伦理、情感三部分通过积淀而与之展现的。魅力没有身份、没有地位之分,人皆应有之。但是,通过自我的魅力,实现魅力的价值,这个积淀的感性过程需要为之努力的。
无德禅师曾经对一位向他请教如何获得魅力的女施主说过这样一番话,“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一些禅话,听一些禅音,做一些禅事,用一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人咸知饰其面,而莫修其心。”忽略自己的本心,又如何能够度人?去掉心中种种遮蔽灵智的执着,保持一颗清明之心,从平常中体会那不平常的境界。禅不是理论,禅是生活。在人人尊、在处处贵。
魅力是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表现。不仅仅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准确的判断和理性的认识,还要凭借着个人认真的态度和优良的品行,以及个人的沟通能力。
众所周知,在今天商务活动中,一个人的“魅力”高低直接影响他的商务活动。在商务活动中表现的魅力商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商务进展的效率与成败。魅力体现了财富的价值,“魅商”与“财商”是一对孪生姊妹。
魅力造就了营销传奇。日本的推销大师原一平曾为自己的身材矮小而懊恼不已,在一次面对主考官时,主考官凝视着原一平,对他说:“个子高大、体格魁伟的人,光是外表就显得威风堂堂,因此,访问顾客时也容易让对方产生好影响。可是,个子矮小的人,即使怀有同样的技术,不,纵然他的为人超过前者许多,由于受先天条件的限制,在踏出第一步时,无形中已经吃了大亏。你我都属于身体矮小的人,为了不输给个子高、体格好的人,同样要踏出第一步时,该怎么做呢?我想,首先必须以表情致胜,特别是非重视笑容不可,务必显出发自肺腑的笑容。”主考官的一席话让原一平茅塞顿开,笑不仅使原一平完全解除了自卑,也使他得心应手周旋于商务活动中。原一平用他的笑容换来了他的财富,原一平的笑被誉为“价值百万美金笑容”。
魅力是现代商务应议之题,是“财商”理念应有之义。提高“魅商“,制造“财商”,让魅力实现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