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羡林,北大教授。研究印度文学的学者。
因为我喜欢印度文化,所以我关注季老先生。
我喜欢印度的电影,大学时看过很多印度电影,巴基斯坦电影和印度电影,是我的大学时代的最爱。〈人世间〉乔榛配音的电影,就是那时看的。
我在学校阅览室里看到这么一则新闻的时候,一点也不惊诧!
国学大师季羡林,要求摘去“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头衔”这三顶桂冠,他是这么说的:“请从我头上把这三顶桂冠摘下来,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季羡林的话语,着实应了这么一句话:繁华落尽见真淳,与无声处闻新声。
季羡林的人生准则,让我想到了钱钟书。
钱钟书也是一个喜欢拒绝的人。《围城》一书风靡全世界的时候,他依旧在家陪着夫人养养鸟啊,种种花草啊什么的,拒绝接受官方的一切活动和官方颁发的一切荣誉。
真正能拒绝的人,是了不起的人。
这说明一条,这些人的人生是不为外物所动的。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又想起毛泽东的词句了: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能不动者,实为高人矣!
季羡林老先生,他的书我读得不多。可我听印度歌,却听得实在太多太多了。那首《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我是百听不厌!真的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啊!
季羡林,四季的季,羡慕的羡,树林的林。好名字!
很多人只知道季羡林这名字,却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季羡林研究的是什么文学?告诉你吧,是梵文。“一凡”的“凡”字,上面加林!一凡是我的QQ名字,有意思吧!
季羡林翻译的著作,我只知道一点点皮毛,不好意思。不过,我还是知道《摩罗衍那》这四个字啊!
摩罗,别误会啊,不是摩托罗拉的摩罗!摩罗,这名字,在孔庆东的新浪博客上,见过!将错就错,说一下摩罗吧!摩罗是一个思想家。摩罗的作品,《耻辱者的手记》!摩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充满激情的作家,他的作品惊心动魄,饱含激情,带着燃烧的色彩。
季羡林的人生,我开始感兴趣了。顺便摘录一段关于做人与处世的文字,用以自勉吧。
我老爸总说我,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世,正好,可以让季老先生教教我!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
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用一句现成的套话来说,就是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一看到这,忽然想起我初中时候记在笔记本上的一条座名铭了。那就是:给,永远比拿愉快!!什么是索取,就是“拿”!什么是奉献,就是“给”啊!这么简单的道理,世人怎么不明白呢????
心胸顿时又豁然开朗起来。原来,季老先生,一直生活在我的周围啊!我明白了!
季老先生,为何要摘掉头上的“三顶桂冠”的原因,在这里!
很多人都喜欢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往自己的头上带闪耀的光环,而季老先生,可以说“不”!这个“不”字,不是谁都能说出口的!那确实啊!
去吃晚饭罗!
BYEBYE
湖南跫音刘咏梅
200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