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无论是从今天来看,还是从历史上来看,始终都是在不停的矛盾中沟通,在冲突中前进的。所以,有一个事情就是中美关系的首要问题:双方政府坐下来,谈什么话题是谁定的?换句话说,讨论话题的提议权,也就是讨论话题的主动权,在谁手里?
按照我的观察,我们中国现在在中美关系中的提出话题的主动权,是非常不够的。现在中美双方讨论的话题,无论是纺织品问题,还是知识产权问题,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绝大部分话题的提出,是来自美国一方。在两国政府平等的沟通、交流和谈判中,讨论话题的提出的平等性,却是非常不平等的。
例如,在加入WTO以前,每年一次美国国会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就是一个年年困扰我们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话题,但是,中国就从来没有一个事情,可以年年来把美国同样过一次堂,没有这样的一个话题与之对应。大家想想,对不对?在加入WTO以后,中国老百姓以为这一下就好了,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没想到,美国人又拿出新的话题来压你,政府补贴啦,贸易保护啦,低价倾销啦,等等;等你经济不断发展了,又提出人民币汇率啦,中国制造是美国人失业的原因啦,中国人权啦,等等。可以这么说,即使中国把美国人今天提出的所有问题100%都做到了,做好了,美国人也永远有新的话题,新的名词可以提出来,让你应接不暇。如果我们有时间,可以把最近20年1987年以来的《人民日报》上关于中美两国政府讨论的话题收集一下的话,我们一定会发现,中美之间讨论的话题,中国政府的新闻媒体上讲的新名词,绝大多数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中国政府忙于应付美国人提出的种种关于中国的问题,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针对美国提出强有力的问题要求美国政府解释和说明。如果有,最多的一个也是台湾问题的。
按照我的观察,美国的政府、议会、民间咨询公司、学术机构、媒体、跨国公司、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组织,在美国的政治制度安排下,通过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形成了一个“国际事务或双边关系新名词创造流程”,从而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国际新名词创造中心”,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关系和世界事务名词词汇的“发明者、创造者和拥有者”。而美国的国家利益,就是通过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的新名字的创造,在一次又一次的和中国的双边谈判中,不断实现。例如,最近几年小布什总统提出的“邪恶轴心国家”这个新名词。
同样按照我的观察,美国人这一套,并不是专门为中国准备的,也不是专门对付中国的,在对其他国家的外交中,也同样如法炮制。只不过,在对中国上,我们中国人的感受比较多而已。
通过创造新的名词,提出新的话题,从而掌握双边关系和国际事务的主动权,这是美国政治的一个高明之处。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应该要认真研究他们的这种“新名词创造流程”,从而理解其中的奥秘和掌握其中的关键窍门,最终可以破解对中国不利的新名词。
按照我的观察,这样的新名词,一般是由美国的跨国大公司或美国政府出钱资助,请美国的民间咨询公司或学术研究机构来进行研究,然后写出研究报告,提出耸人听闻的或富有新意的新名词概念,然后通过主流媒体的大力报道和广泛传播,最后成为美国议会或美国白宫或美国政府部门的常用语言,然后在国际会议、论坛、演讲、媒体采访、双边谈判或“战略对话”中,正式提出来。在这个流程里面,原创提出新名词的是民间咨询机构或学术研究机构,但是产生真正的重大影响的是媒体、政府和议会。由于新词汇的提出者是一天到晚钻在文字里的咨询顾问或学者,而不是整天忙于开会、接见、视察、谈话的政府官员,也不是总统或国务卿本人,所以,这种新的名词,往往具有“非常专业,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容易记忆、非常容易传播、非常具有杀伤力”的特点,成为在双边关系和国际事务中,维护美国全球利益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例如,最近有一位美国国务院的高官,说中国是美国的“利益相关者”。
例如,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非常有限的,从全球范围看,根本还谈不上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但是,美国人就喜欢大说一个词叫“中国威胁”,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说说,等到大家差不多要忘了,又拎出来抖你几抖,目的没有别的,就是一个,让你的日子不好过。我们中国人自己原来有个说法叫“中国崛起”,但因为“中国威胁论”的抬头,也就慢慢不说了。但是,其他国家,包括我们中国从来没有提出过“美国威胁论”,并且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其实,美国对中国的很多做法,尤其是在向台湾出售武器上,和动不动就把航空母舰开进台湾海峡来,算不算、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美国威胁”呢?这个道理,你换个位置想一想就会明白:如果哪个世界大国,向古巴或委内瑞拉卖艘先进的潜艇或卖点先进的导弹,美国会怎么说?前苏联的赫鲁晓夫已经做过了类似的事情,结果全世界都知道。
最近看一本书,书中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事正酣的1943底1944年初,在先后举行的中美英三大国首脑开罗会议和美苏英三大国首脑的德黑兰会议上,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实现了他的全部盟国战略,完成了对未来战后世界的未来规划;通过决定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把美国势力顺利地带进了欧洲;通过斯大林承诺进攻日本,排除了同盟国中任何一国单独和轴心国讲和的可能性;说服了斯大林在战争胜利后,共同组成一个联合国来维护世界秩序。请大家注意,当时罗斯福在提出“联合国”这个新名词的时候,盟军还没有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美国还没有训练中国军队在缅甸大反攻哪!
按照我的观察,在这个方面,日本学得是非常到位的。例如,中日关系在前几年降低到冰点,是因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其实,作为一国之首相,小泉这么聪明的人,他能不明白自己去参拜会给中日关系(还包括韩日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严重损害吗?按照我的小人之心猜测他这个君子之腹,小泉他太明白了。只不过,他要的就是要让中日关系冷下来,因为这是他自己政治的需要。结果,中日关系就果然马上应声降温。我们想一想,中日关系这么多年的冷冷热热、好好坏坏,是不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日本方面引起的?换句话说,中日关系冷热的主动权,掌握在日本人手里?
研究研究美国人是怎么通过“可持续地创造发明新名词”玩国际关系的,然后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和美国人打交道才能不吃亏。
知己知彼嘛。
赵民2007-5-217:32PM
五一长假的日子是休闲的,但是,世界并没有因为长假而休闲
按照我的观察,我们中国现在在中美关系中的提出话题的主动权,是非常不够的。现在中美双方讨论的话题,无论是纺织品问题,还是知识产权问题,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绝大部分话题的提出,是来自美国一方。在两国政府平等的沟通、交流和谈判中,讨论话题的提出的平等性,却是非常不平等的。
例如,在加入WTO以前,每年一次美国国会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就是一个年年困扰我们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话题,但是,中国就从来没有一个事情,可以年年来把美国同样过一次堂,没有这样的一个话题与之对应。大家想想,对不对?在加入WTO以后,中国老百姓以为这一下就好了,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没想到,美国人又拿出新的话题来压你,政府补贴啦,贸易保护啦,低价倾销啦,等等;等你经济不断发展了,又提出人民币汇率啦,中国制造是美国人失业的原因啦,中国人权啦,等等。可以这么说,即使中国把美国人今天提出的所有问题100%都做到了,做好了,美国人也永远有新的话题,新的名词可以提出来,让你应接不暇。如果我们有时间,可以把最近20年1987年以来的《人民日报》上关于中美两国政府讨论的话题收集一下的话,我们一定会发现,中美之间讨论的话题,中国政府的新闻媒体上讲的新名词,绝大多数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中国政府忙于应付美国人提出的种种关于中国的问题,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针对美国提出强有力的问题要求美国政府解释和说明。如果有,最多的一个也是台湾问题的。
按照我的观察,美国的政府、议会、民间咨询公司、学术机构、媒体、跨国公司、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组织,在美国的政治制度安排下,通过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形成了一个“国际事务或双边关系新名词创造流程”,从而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国际新名词创造中心”,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关系和世界事务名词词汇的“发明者、创造者和拥有者”。而美国的国家利益,就是通过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的新名字的创造,在一次又一次的和中国的双边谈判中,不断实现。例如,最近几年小布什总统提出的“邪恶轴心国家”这个新名词。
同样按照我的观察,美国人这一套,并不是专门为中国准备的,也不是专门对付中国的,在对其他国家的外交中,也同样如法炮制。只不过,在对中国上,我们中国人的感受比较多而已。
通过创造新的名词,提出新的话题,从而掌握双边关系和国际事务的主动权,这是美国政治的一个高明之处。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应该要认真研究他们的这种“新名词创造流程”,从而理解其中的奥秘和掌握其中的关键窍门,最终可以破解对中国不利的新名词。
按照我的观察,这样的新名词,一般是由美国的跨国大公司或美国政府出钱资助,请美国的民间咨询公司或学术研究机构来进行研究,然后写出研究报告,提出耸人听闻的或富有新意的新名词概念,然后通过主流媒体的大力报道和广泛传播,最后成为美国议会或美国白宫或美国政府部门的常用语言,然后在国际会议、论坛、演讲、媒体采访、双边谈判或“战略对话”中,正式提出来。在这个流程里面,原创提出新名词的是民间咨询机构或学术研究机构,但是产生真正的重大影响的是媒体、政府和议会。由于新词汇的提出者是一天到晚钻在文字里的咨询顾问或学者,而不是整天忙于开会、接见、视察、谈话的政府官员,也不是总统或国务卿本人,所以,这种新的名词,往往具有“非常专业,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容易记忆、非常容易传播、非常具有杀伤力”的特点,成为在双边关系和国际事务中,维护美国全球利益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例如,最近有一位美国国务院的高官,说中国是美国的“利益相关者”。
例如,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非常有限的,从全球范围看,根本还谈不上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但是,美国人就喜欢大说一个词叫“中国威胁”,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说说,等到大家差不多要忘了,又拎出来抖你几抖,目的没有别的,就是一个,让你的日子不好过。我们中国人自己原来有个说法叫“中国崛起”,但因为“中国威胁论”的抬头,也就慢慢不说了。但是,其他国家,包括我们中国从来没有提出过“美国威胁论”,并且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其实,美国对中国的很多做法,尤其是在向台湾出售武器上,和动不动就把航空母舰开进台湾海峡来,算不算、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美国威胁”呢?这个道理,你换个位置想一想就会明白:如果哪个世界大国,向古巴或委内瑞拉卖艘先进的潜艇或卖点先进的导弹,美国会怎么说?前苏联的赫鲁晓夫已经做过了类似的事情,结果全世界都知道。
最近看一本书,书中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事正酣的1943底1944年初,在先后举行的中美英三大国首脑开罗会议和美苏英三大国首脑的德黑兰会议上,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实现了他的全部盟国战略,完成了对未来战后世界的未来规划;通过决定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把美国势力顺利地带进了欧洲;通过斯大林承诺进攻日本,排除了同盟国中任何一国单独和轴心国讲和的可能性;说服了斯大林在战争胜利后,共同组成一个联合国来维护世界秩序。请大家注意,当时罗斯福在提出“联合国”这个新名词的时候,盟军还没有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美国还没有训练中国军队在缅甸大反攻哪!
按照我的观察,在这个方面,日本学得是非常到位的。例如,中日关系在前几年降低到冰点,是因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其实,作为一国之首相,小泉这么聪明的人,他能不明白自己去参拜会给中日关系(还包括韩日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严重损害吗?按照我的小人之心猜测他这个君子之腹,小泉他太明白了。只不过,他要的就是要让中日关系冷下来,因为这是他自己政治的需要。结果,中日关系就果然马上应声降温。我们想一想,中日关系这么多年的冷冷热热、好好坏坏,是不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日本方面引起的?换句话说,中日关系冷热的主动权,掌握在日本人手里?
研究研究美国人是怎么通过“可持续地创造发明新名词”玩国际关系的,然后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和美国人打交道才能不吃亏。
知己知彼嘛。
赵民2007-5-217:32PM
五一长假的日子是休闲的,但是,世界并没有因为长假而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