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嫉妒的毒汁毁了自己


                          嫉妒人的人往往以欺人

                          开始,以被欺告终。

                          --美国作家/德莱赛

有一天,上帝告诉嫉妒者说,我可以赐给你所要求的任何一件东西。条件是:给你的邻人双倍同样的东西。嫉妒者想了想,说:“神圣的上帝呀,请挖掉我的一颗眼珠吧!”

嫉妒者就是这样一种人,他自己绝不允许别人比他强。宁可自己失去也不愿意别人拥有。嫉妒者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要什么,而是为了不让别人得什么。不是为了自己要做出成绩,而是为了不让别人做出成绩。

嫉妒者是最没有出息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人,最终是害人害已。

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是结义兄弟,两人同师于鬼谷子。当时魏国正在招贤,庞涓想,我已学艺三年,学的差不多了,就辞别师傅和孙膑去了魏国。临走时,与孙膑约好,到了魏国后如果受到重用,再接孙膑去魏国共同干一番事业。庞涓到了魏国后,马上得到了魏王的重用,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庞涓运用所学本事,训练军队,征服了魏国周边的几个小国,为魏国立下了大功。

庞涓到了魏国之后,不愿意再接孙膑一同共事。因为他知道,孙膑的本事比他大,而且又独得其祖父孙武的《兵法》,怕他到了魏国后,把自己的元帅位子给顶了。因此,只字不提接孙膑的事了。墨翟是鬼谷子的好朋友,一次云游到魏国,见庞涓自恃其能,并没有引见孙膑的意思,就主动向魏王推荐了孙膑。说孙膑与庞涓是同学,但是孙膑独得祖传《兵法》,天下无有对手,比庞涓高多了。于是,魏王让庞涓把孙膑召来。庞涓推脱说:“我不是不想让孙膑来,因为他是齐国人,担心他不为魏国卖力。”魏王说:“士为知已者死,不一定非本国人不用啊。”庞涓没办法,只好写一封书信把孙膑召来了。

孙膑到了魏国后,庞涓为了阻止他得到魏王的重用,不久就捏造一个通敌叛国的罪名,把他的两个膝盖骨给剜去了,使孙膑成为一个废人。孙膑为了逃避庞涓的迫害,采取了装疯的办法。孙膑装疯流落到街头,骗过了庞涓,使庞涓放松了警惕。孙膑在魏国的遭遇让齐国的国君齐威王知道了,他对大臣们说:“国有贤臣,今在异国遭辱,这怎么行啊?目下正是用人之际,如何才能把孙膑弄回来呢?要不我发兵把他迎回来?”大将田忌说:“如果您采取发兵的办法,恐怕不但不能把孙膑迎回来,还会把他害了。不等我们的兵到,庞涓早就把孙膑杀了。我看只有采取偷的办法,把孙膑偷回来。”于是君臣共同拟订了一个“偷”的办法。

齐威王有个客卿叫淳于髡,让淳于髡以献茶为名,悄悄地把孙膑偷回来。淳于髡押着茶车,奉了国书,到了魏国,把茶叶献给了魏王,然后在回来的路上,悄悄地在街头找到了孙膑,把孙膑藏在车里给偷回来了。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田忌为大将,打败了魏国的军队,并在马陵道设下埋伏,杀死了庞涓,为齐国的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庞涓因为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陷害孙膑,想置孙膑于死地,没想到反被孙膑骗到马陵道的埋伏圈里杀死了。嫉妒者往往没有好下场,以欺人开始,以被欺告终。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少。

报载镇江某女孩,因嫉妒同班某女生是处女,便伙同四个男青年将其轮奸,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青少年轮奸案。结果那四个男青年被分别判处一年至四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这个女孩也因犯强奸罪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缓刑一年。

其实,一个人偶尔有一点嫉妒心也不一定是坏事。但这个嫉妒心应有一个“度”。不能超过这个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走向了反面,就不是好品德了。比如你的妻子对于跟你过于亲近的女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妒意。这说明你的妻子是爱你的,她不愿意你被别人夺走。这样的嫉妒不是一种善意的吗?但是,这个嫉妒只能停止在妒意上,不能再往下发展,再往下发展就很危险了。如果再往下无限制地发展下去,你的妻子可能不让你跟任何异性接触,限制你的人身自由。谁要跟你接触多一些的女性,她就可能找你和那个异性大吵大闹,本来是很正常的男女工作上的交往,却被闹得满城风雨,让你有嘴也说不清了。一是影响你的工作和事业,二是影响你们的夫妻感情,甚至会导致婚姻解体。

嫉妒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往往是怎么能够不让别人超越自己,而不是我怎么能够去超越别人。因此,他为了不让别人超越自己,采取打击、讽刺、设置障碍等手段阻止别人进步。由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这上面,没有时间做好自己的工作,因此,不但影响了别人的工作和事业,也耽误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嫉妒者是既害人又害已。

某单位正处长荣调,准备从两个副处长中选择一名正处长。经过组织考察和反复权衡,准备提拔副处A,正在酝酿当中,副处A怕没有把握,觉得副处B对他是个威胁,于是写了不少匿名信,捏造了副处B好多罪状,寄到了省委组织部,后来经过组织一查,原来是副处A办的好事,后来不但没有提拔他,还开除了他的党籍,撤消了他副处长的职务。副处A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这都是嫉妒心给闹的。

嫉妒虽然是缺点,但细究起来也有人格品味上的差异。嫉妒位尊权重、才高智深、名声显赫的人,毕竟嫉妒的不卑贱,不小家子气,有时还可能化作自立自强的动力。嫉妒那些比自己强一点点的人或者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只将这些人作为嫉妒、怨恨、贬低、踩踏的对象,是最没出息的嫉妒。此种人,连起码的正常竞争意识也没有,必将一事无成,永远是个卑贱者。

一个要想做出成绩,成就事业的人,必须摒弃嫉妒这个不良的道德品质。正确的做法是,别人有成绩,不是去嫉妒人家,而是虚心向人家学习,取长补短,一心做好自己的事。

不嫉妒人,首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要去掉虚荣心,同时要树立见贤思齐的精神。我们不嫉妒别人的进步,要为别人的进步而欢呼鼓掌,这才是一个做大事者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