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和思潮,凡事张口保护传统文化,闭口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成了一个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传统文化成了传播一些愚昧落后理念的挡箭牌,遇到反面意见就拿出来挡一挡。把保护传统文化作挡箭牌看似冠冕堂皇,但久而久之,一些思潮会约束人类追求进步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是都是精华,有科学的,也有愚昧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有对现代化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的理论,也有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约束、阻碍作用的思想。笔者之见,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才会有目标可循、有标准可言,才会不至于走入愚昧、落后的传统文化里的糟粕的束缚之中—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艾君/文
现如今,我国社会正处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型期,人的思维、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尚没有健全和形成统一性。于是,各种文化思潮泛滥,倡导科学治国者有之,法制治国者有之,照搬西方民主治国也有之;倡导宗教理念治国者有之,传统文化思想治国者有之,复古传统文化理念也有之等等,各种呼声行为在互联网博客和论坛中一浪高过一浪,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对于上述各种文化思潮笔者在此不想过分评述,笔者观点,无论哪种理论理念的倡导者,只要适合国情、适合中央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和谐社会大业的构建,都是值得肯定的和赞许的。
在此,笔者只想针对传统文化弘扬建设中出现的一股“误流”,谈点自己的认知和看法。
眼下,中央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尤其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是好事。但在实施和操作中,往往被扭曲和误解。
于是乎,有些专家、有些社会上对传统文化的怀旧者,就误认为“一切传统的都是好的”,曲解为“一切传统的文化都应保护”。凡事张口保护传统文化,闭口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成了一个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更有甚者,封建、迷信活动开始抬头,个别“专家”打着传统文化保护的旗帜像传教士四处讲演向社会灌输一些“愚昧、封建、落后”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理念和文化品,在一些传媒、公众场合传播一些社会发展、人类文明与进步不和谐的“陈芝麻烂黍子”。到处打着“弘扬保护传统文化”的幌子,传播龌龊、迷信、愚昧的文化理念,逐渐形成一种大有追随者的潮流,在他们面前,你不敢说“不”字,只要说就会部分青红皂白给你扣上一顶“反传统”、“忘根忘祖”的帽子,并对你进行辱骂和人身攻击。传统文化成了传播一些愚昧落后理念的挡箭牌,遇到反面意见就拿出来挡一挡。
这种文化思潮形成背后,实际有各种因素:其一,学术投机心态。因为一些民间人士,读了一些古书、听了一些民间传说,便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正好有了“弘扬传统文化”这个挡箭牌,部分内容是否健康不管,却四处讲演传播“道听”而来的“陈旧往事”,在“高人”指导下便开始挣一点授课费、讲座费,甚至赚一点保护调研费。这是一种打着“保护”传统幌子学术投机行为;其二,自我文化价值观驱动心态。因为有了一定的地位或者有个教授、专家的牌子的蛊惑号召力,自己又爱传统东西,但先天悟性差、缺少独特见解,便把过去的一些理念,眉毛胡子一起抓来,不管是否糟粕,只要自己欣赏喜欢的文化就进行研究传播,这是一种缺少思维判断、缺少唯物辩证法的机械、盲目“拿来主义”行为。还有一种,就是最为可耻和最为可恶的“经济利益驱动心态”。因为自己是某位策划人士,尽管对文化懂得不多,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导向也不去研究,心里只装着选择的热点问题“进行经济为目的”的经济活动策划,又懂得策动宣传的手段和方法,与媒体又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则会抛出一些“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伪劣的文化思潮”,这种只知其一、不管其二的经济驱动意识,是造成社会意识的裂变的唯利是图行为。
这些行为和思潮的出现,有传统文化作为挡箭牌,看似冠冕堂皇,但久而久之,有害于人类追求时代进步的思维理念,尤其会阻碍青少年一代追求科学进步的价值观的形成。对追求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和与国际接轨有百害而无一益。
笔者许多文章也反复强调过,笔者对事物崇尚“中庸之道”。不反对传统,也不陷入传统的死胡同里,甚至穿上传统的外衣,高喊传统的口号,让一切回归传统、让一切走入原始。笔者对传统的东西向来持有“否定之否定”、“扬弃”观念,对现代的东西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接受新事物的思维。笔者不崇尚那些穿着传统的外衣,戴着传统的帽子,喊着传统的口号,心里装着传统的思维、标准、价值观和理念,去看待现代的生活、去评价现代的事物的“庸医”。以“旧”观念、价值观、道德标准衡量现代事物者是现代社会中的垃圾理论者,是一种文化回归思潮倡导者和无所事事的怀旧心态作怪者。笔者崇尚那些穿着现代外衣,戴着现代的帽子,喊着与时俱进的口号,心里装着世界接轨的思维、以现代人的差异标准、价值观和理念,去尊重保护传统的文化的精品、去比较判断对待传统的生活、以现代眼光去评价传统的事物的“良医”。以笔者之见,以“新”观念、价值观、道德标准衡量传统事物者是现代社会中的进步理论者,是一种比较文化倡导者和对前景充满乐观者。笔者以前讲过,往往那些装着传统理念,对新事物发生猎奇者,也就容易走在“传统道理念与现代价值趋向”之间的边缘,由此演变成不可思议的愚昧的道德理念和行为,才会做出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猎奇事情。
中华文明浩如烟海。中华文化本身是多元文化长期融汇而形成为一体的。黄土高原的文化是西部文化,中原大地的文化是东部儒教文化。文化其本身就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特征带有传播作用。同理,“传统文化”也是较为模糊的概念,笔者观点它不是指过去的产生的所有文化,它应该有它的断代性和历史性。也就是说,像“京剧”、“汉字”这种由古至今连续稳定继承发展而保存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化,就不能视其为“传统文化”,而可以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形式。笔者认为,一种文化能够连续、稳定继承发展和延续下来,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不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相反,像“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等当被马列主义思想所取代的时候,实际则已经变为“传统文化”的存在形式了。所以,笔者观点,“传统文化”是指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曾经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思想、观念形态被另一种新的文化、思想、观念形态所取代的称谓和文化价值理念的总体表征。
中华民族之多,各民族融合而成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尽管已作为传统文化存在下来,但其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它的许多有益的理念和体系对于我们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具有坚韧的凝聚作用,对于我们批判地吸收、接纳和消化世界各类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这些优良传统值得我们格外珍惜。但有些文化理念具有的向内追求和自我封闭的倾向,如果加以传播蔓延也会逐渐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消极面也会造成我们与国际接轨、追求世界和谐的心理障碍,对此应给以批判和抛弃。
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精华,有科学的,也有愚昧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有对现代化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也有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约束、阻碍作用的。
保护传统文化不是就不要讲科学,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不是复古,对于不科学的有害于人的思维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和行为,该保护的就记载后发展下来,不该保护的就记载后完全抛弃,而不是只要传统就采取复兴、复古的观念和做法。
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才会有目标可循、有标准可言,才不至于走入愚昧、落后的传统文化里的那些糟粕束缚之中。
现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文化正处在融合之中,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不能抱着传统不放陷入守旧的境地,也不能为了保护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而关门修炼。“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先进的生产力驱动下所产生的先进文化理念往往代表着时代的潮流和国际发展的潮流。
愚昧就挨打、科学能救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曾提出过“破四旧、立四新”,现在来看就是倡导以先进的文化治理国家的理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了“解放思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其目的就是不能闭关自守,要解放文化、解放理念、解放一切约束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针对国内、国际发展形势,在意识形态领域做出了科学的论断“先进性”、“与时俱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更是把“先进的文化”提到高度来认识。
同样,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我们第四代领导人,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和文化价值取向大局,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的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笔者认为,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就会正确判断看待我们的传统的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大业为基点,就会正确吸收和保护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益的东西。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笔者观点,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业和目标;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理念和思想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一切不科学的、不利于发展的“传统观念”应该记载后限制传播或者抛弃。这就是以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利益为重,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科学的理念和发展的眼光。
抱有以“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利益为重”的思想,以现代人的思维和意识,以与时俱进的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出发点,在传统文化扬弃问题上,既要吸取传统的营养,又不要固步自封,闭门修行,孤立于世界文化融合大的文化背景价值趋向之中。多谈点内容,少搞些形式,多考虑人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多元、多向的情感诉求,切莫成为理论研究这所带来的个人之见和经济驱动文化的牺牲品,这就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和传承。(艾君/文,2007年5月7日于天为堂)
注:如转载,请给予署名或与笔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