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区,成都一场漂亮的宣传战


  新特区,成都一场漂亮的宣传战

  一、广撒英雄贴,邀请媒体记者参加“中国经济50人论坛”,由中国经济50人论坛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实践中的城乡统筹发展”研讨会,6月9日在成都市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培训部负责人周其仁,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黄守宏,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等与会并发表演讲。这是预热造势.

  二、2007年6月4日,首先由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委党务公开网发布消息:“成都市被批准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区领导王忠林、谢强等人就如何对接、融入成都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要求“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我区综合实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这条消息并未引起轰动。反之这个人收入区级网站后因发这条消息而出名。

  三、2007年6月8日,《东方早报》记者殷玉生发文查证:早报记者致电发改委国家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专门负责此事的朱先生有点意外:“我们还没有正式发文,他们怎么就开始宣传了?”朱先生承认已经国务院批准了,但表示,此事尚未正式公布,要“以正式发文为准”,所以对具体细节“无可奉告”。早在今年4月18日,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表示,中央已原则同意在重庆市设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可能将在6月18日重庆成立直辖市10周年庆典时,正式对外宣布这个决定。现在怎么冒出个成都?

  早报记者从成都和重庆的不同渠道了解到,已经批准的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可能是由四川省和重庆市合办。但碍于纪律,消息人士都不愿深谈。

  四、2007年6月9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记者韩福东文章《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成都成为第三个“新特区”》,先声夺人:在激烈的竞争之后,成都已被确定为中国第三个“新特区”。国家发改委虽然尚未公开发布消息,但相关文件已传达到成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又被称为“新特区”,以区别于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的深圳等经济特区。目前,尚无法确定成都市是不是此次唯一入选“新特区”的城市。这消息“漏掉”重庆,上午10时左右发在《南方报业网》上。引发社会关注。

  五、2007年6月9日下午,成都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正式宣布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又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还有同处成渝经济圈的重庆市。

  六、2007年6月9日晚间,各大媒体和网站跟进报道:19:39,人民网发表梁小琴《成都重庆获国务院批准成立改革试验区》消息,20:14中新网发表记者杨杰《成都重庆获准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央视国际www.cctv.com同期发布,2007年06月09日23:00:新华网发表记者刘健、张琴、丛峰消息:记者从重庆市和成都市政府了解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出通知,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媒体落后半拍,在2007年6月10日才发布这一重庆新闻。从上看出,新华社晚发3小时,重庆传媒有点措手不及!

  七、官方反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在“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都研讨会上说,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以往中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相当大的区别。设立试验区,并不是就意味着“给钱、给政策”,而是鼓励试验区在一些重点领域大胆创新,探索实践,为区域乃至全国积累好的发展经验。在试点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上,也是由国家、省、市共同商讨制定。作为试验区,有更多的主动权,但并非有人想象的“国家给很多优惠政策”。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我省二元结构特征明显,通过实施城乡统筹,从根本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意义重大而深远。希望成都市以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新的起点,不断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青林:希望成都市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试验方案,精心组织方案实施,扎实开展试验工作;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真正成为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庆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如果重庆在探索城乡统筹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将对全局具有推动意义和典型示范意义。

  2007年6月12日下午,重庆王鸿举市长接受了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的采访。重庆被批准成为新特区的幕后故事成为她抛给王鸿举市长的核心问题,王鸿举市长解析了新特区花落重庆的三大原因。据悉,该专访将在凤凰卫视“问答神州”栏目播出。记者金蓉报道:

  市长关注成渝口水战批评意见

  “对于成渝口水战,市长怎么看?”吴小莉又提了尖锐的问题。川渝一家时,成渝就在打口水战,重庆直辖,口水战愈打愈烈,两地市民常在网上争论得热火朝天。

  对成渝口水战,王鸿举市长的态度是不欣赏,但也不能不关注。王市长说,口水战中,成都市民对重庆的批评意见,我们要关注,还要摘录下来在领导中传阅,有些意见还很中肯。

  成渝两地的情结,王市长的理解是,怎么也分不开,公路,产业,感情都是如此。成渝两地的关系,王市长认为有竞争是好事,在竞争中发展合作。成渝两地未来的关系,王市长希望共同把两地打造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这是一个周密的、成功的宣传报道策划!时间和效果很有”天机”!有人说,在新特区宣传造势上,重庆吹了大气球,没等到6月18日,成都人用针把气球戳破了。

相关文论参见:cailv.bokee.com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蔡律    200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