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在2003年就已经从低利率步入负利率时代,说的通俗讲就是老百姓存进银行的钱实际购买力在下降,银行的利息收入远远抵不上通货膨胀对它的“侵蚀”,所获得的实际收益是负的。在2006年之前,普通人只能无奈的选择银行存款,因为可投资渠道有限。
过去的几年,由于面临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压力,国家政策明显向国有银行倾斜,多次的利率调整扩大了存贷款利差,刺激了银行的信贷膨胀,再加上居民储蓄出现负利率的局面导致了流动性过剩,股市不景气时,流动性过剩更多的表现为房地产市场过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屡屡失败。股市回暖以后大量的资金开始流入股市,成就了两年的大牛市。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表明,5月分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下降,储蓄大搬家现象越来越厉害,这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资金选择由低收益产品到高收益是一种必然,存款利率长期落后于物价上涨幅度,存贷款利差过大导致银行信贷规模快速膨胀,进而引起流动性泛滥。一旦出现新的投资渠道,居民储蓄存款无疑会出现大规模搬家的现象。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现在的利率由于人为的因素导致价格失真,后果很严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应当加快,否则按老办法调控市场难免不起作用。国内居民储蓄存款的负利率,实际上是通过对利率的严格管制,进行了一种不动声色的社会财富大转移。最大受益者是能取得银行优惠贷款的房地产商和国有企业,当然国内银行因巨大的利差也获得超额利润,所有的储户成为负利率的牺牲品。我们知道几年前,江浙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是官方利率的数倍,地下钱庄盛行也是市场的选择。
只有通过加息来扭转居民储蓄实际利率为负的状态,投资者要明白一点,加息不是针对股票市场,而是让利率恢复到合理水平。现在央行、国家统计局和部分的专家认为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其实这完全是统计资料造成的错觉,央行加息的依据是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CPI选取消费品的结构、权重不合理导致了CPI不能反映真实状况,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切实感觉到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压力,收入增长明显滞后于价格上涨,无论是住房、子女教育费、医疗费用还是生活必需品都出现了连续的上涨,消费者对价格的感觉与CPI数据的不一致存在了很长时间。CPI组成的神秘化是国家统计局不公开CPI组成结构、权重分配所导致,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统计指标理应透明,这样才能让每个消费者都明白。现在确实应当改变因CPI数据采集与编制组成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CPI数据长期落后于实际的价格上涨幅度状况,改变在宏观调控中会因CPI数据失真而导致错判。
过去的几年,由于面临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压力,国家政策明显向国有银行倾斜,多次的利率调整扩大了存贷款利差,刺激了银行的信贷膨胀,再加上居民储蓄出现负利率的局面导致了流动性过剩,股市不景气时,流动性过剩更多的表现为房地产市场过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屡屡失败。股市回暖以后大量的资金开始流入股市,成就了两年的大牛市。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表明,5月分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下降,储蓄大搬家现象越来越厉害,这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资金选择由低收益产品到高收益是一种必然,存款利率长期落后于物价上涨幅度,存贷款利差过大导致银行信贷规模快速膨胀,进而引起流动性泛滥。一旦出现新的投资渠道,居民储蓄存款无疑会出现大规模搬家的现象。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现在的利率由于人为的因素导致价格失真,后果很严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应当加快,否则按老办法调控市场难免不起作用。国内居民储蓄存款的负利率,实际上是通过对利率的严格管制,进行了一种不动声色的社会财富大转移。最大受益者是能取得银行优惠贷款的房地产商和国有企业,当然国内银行因巨大的利差也获得超额利润,所有的储户成为负利率的牺牲品。我们知道几年前,江浙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是官方利率的数倍,地下钱庄盛行也是市场的选择。
只有通过加息来扭转居民储蓄实际利率为负的状态,投资者要明白一点,加息不是针对股票市场,而是让利率恢复到合理水平。现在央行、国家统计局和部分的专家认为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其实这完全是统计资料造成的错觉,央行加息的依据是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CPI选取消费品的结构、权重不合理导致了CPI不能反映真实状况,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切实感觉到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压力,收入增长明显滞后于价格上涨,无论是住房、子女教育费、医疗费用还是生活必需品都出现了连续的上涨,消费者对价格的感觉与CPI数据的不一致存在了很长时间。CPI组成的神秘化是国家统计局不公开CPI组成结构、权重分配所导致,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统计指标理应透明,这样才能让每个消费者都明白。现在确实应当改变因CPI数据采集与编制组成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CPI数据长期落后于实际的价格上涨幅度状况,改变在宏观调控中会因CPI数据失真而导致错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