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博友问过为啥这组片子取名“红嘴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南余北周”的说法?
在文学界,“南余北周”是特指时下两位国内的散文大家,余秋雨(南)和周涛(北)。读书的时候很喜欢周先生的散文,其中有一篇描述当年先生知青生活的文章《红嘴鸦》,说在巩乃斯草原上有一种乌鸦,红嘴红爪,喜欢在寒冷的冬天里和人们隔着厚厚的玻璃窗逗乐。牧民们喜欢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宠物.众所周知,在“汉文化”里乌鸦自古就是不吉之物,我想多少和它长得丑陋有关。
美术学院摄影研究生班毕业的时候搞创作,就做了这个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的专题。起因是忽然有一天发现在父辈们“建设边疆,献了青春,献子孙的理想下”,我们并没有消灭他们要"干掉"的所谓“资产阶级和贫富差别”。相反,现在我们就处在一个越来越明确的“阶级社会”。显然,我属于“无产阶级”根红苗正的“草根出生”甚至是“赤根”。所以自然的我很关注属于同类的“草根小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成长环境。感谢共产党!因为本人读大学的时候是“公费生”,一年300元的学费每月还能领到60元的餐补,同时因为所学艺术专业每年还可公费旅游(下乡写生)两次。那是十年前的待遇,现如今全取消了。
刚从工体的“baby face"迪厅回来就开始落笔了,所以也都是在胡说。现如今朋友圈里几百万上千万资产的哥们好几个,我干女儿自己的娱乐室在北京就有100平,玩具堆成小山。今天哥几个少说也喝了好几千。我想我这个草根能混到今天总算还是要感谢党的,就是不知道我拍的这些小草根们还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我有个时常关照我的“大哥”曾留学美国,是华盛顿大学的博士,他女儿一出生就是美籍华人。想当年偶还泡过某市领导的"千斤"至少我们还在一个中学里念书嘛,恐怕现在就不可能了,不是一个阶级的小孩就不大可能在一个小学里读书,我干宝贝读的是"国际小学".妈的,我儿子可能连泡妞都没得机会.还好我还没找到“孩子她妈”要不压力多大的!
其实活到今天至少明白一个道理,钱真的不重要(在我没想买房之前)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活得有"尊严",而且没有钱同样可以尊严的活着.
我自认为,这组片子不仅表现了"小草根"们的成长条件和环境而且还有他们的天真和快乐.
看到这群"小乌鸦"总想起自己小时侯的傻样 还有那几个蹲班房的兄弟(新疆最
大一起盗车案的匪首)
虽说小哥几个有在云南贩毒被毙掉(带了1.7公斤)的 有在舞厅里抢妞被别人捅
死的 但也出了几个有"士位"读书人 (还有一个特种部队上尉 解放军)
惭愧 他们以前叫我画家 现在美院的外聘专业教员 “ 滑稽”啊
本组作品获得香港摄影师公会
2007亚洲摄影师年奖 专业组 艺术类 银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