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黑集团“企业”何以在唐山古冶区排名“第三”?
震惊全国的河北唐山古冶区“涉黑集团”被打后,各大媒体迅速传播,已成为人们共愤的焦点。
笔者在《人民网》就看到了《利用装甲车敲诈是谁给装的甲?》、《开装甲车敲诈8亿元的追问》、《黑社会为何敢如此嚣张》、《 谁武装了黑社会]》、《这样的案件该怎么定性》等多篇博客文章。
笔者看了这些博客文章后,又再重读了报道《涉黑集团开装甲车敲诈续:腐蚀公安获取武器》一文。心想,一个装备如此精良,案件如此之大的涉黑集团,鱼肉乡里却如入“无人之境”。而古冶区委、唐山市委,在这个涉黑集团的眼里就像是“山神庙里的天神,中看不中用”?
当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出来后?人们除了惊恐外,想得最多的当然是这个涉黑集团是否有什么“通天彻地”的本领?如果这个涉黑集团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那能如此嚣张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涉黑集团后面肯定有非常硬的“保护伞”,也就成了人们的共识。
今天,笔者写博不是想说这个涉黑集团的“保护伞”是谁、谁、谁,又有多大、多大等等,而是想说,究竟是什么力量能让这个涉黑集团发展到如此之大的规模,其“特别”之处又是什么?
大家知道,这个涉黑集团的头目杨树宽可是个唐山市华云集团的董事长。然而,一个小小的董事长,竟能把他的团伙装备发展到拥有军用车辆4辆,其中一辆是军用装甲车,还有38支枪和1万多发子弹等。能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可见其与地方政府、军队相关单位等的关系都是非同寻常的。也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一般的“惊世”之作啊。
当然人们也会发出许多疑问?那这个杨树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其实,笔者也非常想知道个究竟。可是,非常令人失望的是,这个杨树宽的发家史,已无从查处,在网上很多与“华云集团”有关的网页都打不开了。
但是,令人高兴的是,笔者在新华网河北频道的“唐山古冶区”网页上查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杨树宽所在的企业“华云集团”,在唐山市都是赫赫有名的。他的企业在古冶区十七个企业的排名上,排在第三,仅次于宏文集团和顺利集团。
尽管笔者对“华云集团”的资料掌握得不多,但在这些有限的资料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名堂”的。
众所周知,杨树宽的涉黑集团有一个冠冕堂皇的企业名字---华云集团,也就是说杨树宽的涉黑集团是以“一个机构,二块牌子”立足于世的。既然杨树宽的涉黑集团是以一个企业的面孔出现在古冶区委、区政府的面前,那么作为企业,杨树宽就要纳税的。而对于一个涉黑集团来说,它敲诈的利润都有8个亿,还有不少像矿山这样的实体,人们也可以想得到,杨树宽一年要上交给古冶区有多少税了,其企业排名第三的缘由也就一目了然了。
当然,在发展经济的当前,在一个还处于发展中的唐山市以及古冶区来说,有杨树宽这样一个企业能为政府纳税,何乐而不为呢?又何必去管他的企业是如何经营,如何赚钱的?作为政府只要能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任务,增加财政收入,把经济搞上去就是了。只要对领导们的升迁有利,又何必去查这个纳来的税是否“带血”?来路是否正当?说不定政府还可能为其发文,规定其为“特殊公民”呢。因为在中国有的地方已这样做了,他们规定只要投资达500万元人民币以上者就可享受“上街不遵守交通法规”、“小孩子上学没有学校限止”等特殊公民的待遇。
基于如此的“发展思维”,就是发生在眼皮底下的涉黑集团,古冶区的领导当然是“视而不见”,唐山市的领导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些政府领导的眼里,只要不把事情搞大了,搞出了名,由你杨树宽如何在古冶区横行霸道,那都没有关系,都是好办的,所有问题都能摆平的。
也许有人会不同意笔者的说法,但有一点,如果笔者分析错了,那么杨树宽在古冶区的所作所为,以及他所犯的一起起惊人案件,难道是在“真空”里发生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古冶区的领导又为什么都成了“瞎子、聋了、哑巴”,充耳不闻了呢?这难道不值得人们的怀疑吗?杨树宽的涉黑集团企业,在古冶区所有企业中为何会排名第三,难道不值得人们的深思吗?
龚玉环
2007年6月20日
http://news.sina.com.cn/c/l/2007-06-19/0535132587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