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抵万金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创建于1926年秋,系重庆市重点中学,前身是忠县私立行知中学、忠县私立大道中学
1998年10月1日起,连任三届香港证监会主席现为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中国银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召集人,同时也是中国证监会国际事务顾问沈联涛先生为拔山中学题辞留念.蔡律摄
香港家书抵万金
三年前,我收到时任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先生来信,信中写道:
蔡律先生:
您好!
10月17日来信收悉。信中赞誉之词我受之有愧。中华民族向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美德,先父当年创办的拔山中学现已颇具规模,说明家乡学风甚浓,令人欣慰。为家乡的莘莘学子提供一个受教育的场所,应是我们各方的应有责任。
我现在外任公职,回家乡的机会不多。但我们时刻关心家乡的发展,希望家乡安定繁荣,人才辈出。这也是我母亲沈全慕贞女士的一惯心愿。
如在家乡助学兴教方面我们能尽绵薄之力,会深感荣幸。
致
秋安!
沈联涛
二零零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沈联涛先生信中提及的“先父当年创办的拔山中学”,就是位于即将通车的沪蓉高速公路忠县境内,沈联涛先生的父亲沈士麟,号芷人,又名士灵,士林,笔名沈默士,重庆忠县花桥乡人。1920年9月11日,沈士麟与邓小平、聂荣臻等同船赴法国勤工俭学,获里昂大学化工硕士、机械博士双学位。毕业后又只身赴比利时莎诺瓦大学攻读机电专业,又获得硕士学位。1928年学成回国的沈士麟被刘湘礼聘为重庆无线电台台长。据《忠县志》记载:1931年沈士麟任四川省武器修理总工程师。著有《机枪原理》一书,是四川四种军事工业主要创始人之一。1937年,沈士麟与蓝文彬合资开办隆昌义大煤矿,不久又独资开办重庆兴国实业公司,下设炼油、机制砖瓦、造纸、机器、煤矿等七个企业。其中上清寺机器厂为全国第二家缝纫机制造厂,在南岸区致中煤矿建有五公里长轻便铁道,为国内设备先进的煤矿,沈士麟还入股大华航空公司,独资买下重庆大夏银行。1951年,沈士麟迁居马来西亚沙巴州,创办“中国建设公司”“山打根市正大建筑公司”为沙巴州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马来西亚华商领袖,20年后,马来西亚《华人日报》称沈士麟为“开发沙巴州的巨人”。
1965年沈士麟被香港东南亚研究所聘为研究员。沈士麟以祖国经济建设为研究对象,先后出版《中国基本民生工程》、《中国财经概论》、《财政革命创论》、《黄河拓边大建设》等10多本著作,用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欧美各大图书馆都珍藏沈士麟著作。
1975年9月12日,沈士麟就在邓小平副总理安排接见他的前一天不幸在香港去世。
沈士麟非常重视教育文化事业,曾先后资助10多名青年出国留学。饥荒时节,常派管事在忠县老家开仓济困。民国30年,他捐银洋1万元,租谷400石,在忠县拔山镇朝阳寺创办私立大道中学,就是今天的拔山中学,当时有人提议要以其名字命名为士麟中学,沈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名大道中学吧!”在重庆,沈士麟还资助九三学社税西恒创办“重华学院”,并将其在重庆向家坡的住宅和地皮捐出,作该学院校舍之用。
我曾听沈士麟夫人86岁的沈全慕贞女士摆谈他精彩的人生传奇,沈太太记忆力好,富有智慧且健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曾和忠县领导及亲友陪同沈全慕贞太太和沈联涛先生造访拔山中学,数千名学子和乡亲夹道欢迎,我看到联涛先生眼睛湿润。87岁的沈太太手牵少年儿童,在欢迎的鼓乐中,昂首挺胸,面带微笑,像一名气概昂昂战士,迈着方步。在花桥镇,一位乡亲搬来一条长板凳,让86岁的沈太太坐下。沈太太母说:“故乡的泥土太美了!”她不坐板凳,却和乡亲久久地坐在故乡的泥土上,泪水涟涟。临别时,她不停向目送她的乡亲挥手:“您们回去吧!我永远忘不了您们!”
沈联涛先生虽说是马来西亚国籍,1998年10月1日起,连任三届香港证监会主席,被《财经时报》评为“2003年百位经济风云人物”。1998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银紫荆星章(SBS);1999年获香港太平绅士(JP)勋衔。目前为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中国银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召集人,同时也是中国证监会国际事务顾问。他对故乡一往情深,曾派专人跟我联络商量,如何帮助故乡发展教育事业。
近日我曾到三峡库区忠县、万州等地调研,我问忠县一位素不相识的乡亲:“您跟我说实话,忠县近几年经济、教育发展情况怎么样?你满意吗?”老乡说:“忠县这几年超过过去20年!虽然有困难、压力,但近年大力抓工业,兴教育,破解产业难题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实效,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满意的”
沈士麟创办的拔山中学,为祖国培养了31968名优秀人才,仅改革开放以来就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7268人,有不少学子进入了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深造。据不完全统计达博士学位的就有18人,达硕士学位的有265人,县处级以上干部有196人,团级以上军队干部有55人,大中专院校领导及中学校长400多人,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农艺师452人,大学教授、副教授100多人,大中型企业负责人有86人,作家画家有25人,驻外记者、援外专家有8人。
人才对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对国家、民族重要性不言而喻!沈士麟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长子沈联美又名沈云三,1951-1956年在法国巴黎大学与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同窗六年,时值新中国成立,怀一腔爱国热情的沈联美在驻瑞士大使冯铉(后为中联部部长)领导下,担任法国爱国杂志《侨众报》主编,宣传新中国建设成就及历史文化,动员声纳专家汪德钊回国为祖国服务,1956年沈联美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国,后返回祖国,沈联美在中国科学院技术情报研究所工作直到病逝。女儿沈联蒂(1935―)为开发创建大庆油田做出了重要的技术贡献,多篇论文在海内外杂志上发表,1974年《人民画报》上发表沈联蒂“我为祖国献石油”一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成为身在马来西亚的父亲沈士灵准备回国效力的直接动因。电影《创业》中女主角的原型素材取材于沈联蒂。沈联蒂先后任大庆油田石油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中共十四大代表,北京海淀区人民代表。二子沈联森,当沈氏家族举家迁往香港、马来西亚时,沈联森在同学介绍下参加中共重庆地下党从事革命工作不愿出国。1984年6月,沈联森在外侄李世鹏(被誉为中国第三代移动电话之父即3G)帮助下把加拿大蜂窝状无线电话技术引进重庆的第一人,并创办重庆无线电话公司。小儿子沈联涛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获颁授经济学学位(一级荣誉),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伦敦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ArthurAndersen)任职见习会计师,并于一九七二年获英国及威尔殊特许会计师公会授予院士衔(FCA〕。
人生的际遇到处都有新境界,人世间,情为何物?家在那里?情是不变的信念和关爱,家在心上,无论在那里,心头抹不掉对故乡的牵挂!
近日,香港特首曾荫权发表《香港家书》中写道:香港在地图上只是细小得毫不显眼的城市,但我们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城市。在香港,“人”的价值是最宝贵的。无数的个体在努力奋斗,集合迸发出巨大能量,推动香港进步繁荣,发展成为一个生机勃发、包容开放、进步文明的社会。我相信未来10年,香港可以做得更好,因为香港始终有你。
始终有你----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优化每一个个体,为社会服务。这是大家的共同责任!“市场是什么?资本是什么?银行怎么赚钱?小时候我父亲告诉我,有三种办法可以赚钱:血汗、资本和名誉。”沈联涛说,言谈之中,我看到一位爱国爱家的拳拳之心!
相关文论参见:cailv.bokee.com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蔡律 2007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