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不断向自然索取,伴随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和斗争的历史。但历史同时又向我们表明,人类向自然的索取,迟早是要还的,人类对自然造成的破坏,自然迟早是要报复的,唯有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才能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空前激化,发达国家经历的几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无不是建立在对大自然的破坏之上,曾几何时,伦敦的天都是灰的,莱茵河的水都是有颜色的,城市的内河都成了臭水沟,许许多多的山林成了秃山野岭…………今天他们已经饱受了破坏自然带来的报应,于是用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更多的投入到环境的保护当中,当时的破坏是那么的不经意,而今却要用数倍的代价来补偿,但即便如此,还是难以恢复到往日的景象,人造的自然当然缺失了质朴的气息。今天,我们正循着他们当年走过的路,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为了GDP的赶英超美,我们正患上“发展饥渴症”,我们只看到别人的发展,却没有看到发展背后的代价,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又有几位当政者会认真去考虑和对待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又有几个地方官能够做到呢?城市的发展最重要的莫过于规划,那什么是规划呢?某些人事后才“承认在五六年前HC区审批的一些房地产项目是不够慎重的,和原来规划没有很好衔接起来,不够协调”,政策如此的随意,广大市民的福利健康能有何保障呢?中国已然进入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工业化产生的工业污染以及城市化自身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染都在和人抢资源,抢的不仅是土地,还有空气和水,这两个生命和健康中最重要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如果发展必须以人的生命质量降低、以人的痛苦指数升高为代价,这样的发展无疑是非人性的,与科学的发展观背道而驰。近期的无锡太湖水污染、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厦门海沧区PX项目等等问题的出现,莫不表明,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和人的健康发展的矛盾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而一些地方政府对GDP追逐的急功近利,使得这一矛盾以短兵相接的态势出现。“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把人摆在发展的首位,从而在区域整体规划上左右摇摆,终至矛盾陷入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环境问题无疑已经成为公共利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厦门PX项目,还是北京六里屯垃圾场,都招致了市民的强烈质疑。可以这么说,“以人为本位的科学发展观如果不放到首位,类似区域环评一类的决策程序如果不加以法治化,不远的将来,一些社会矛盾都有可能通过环境问题‘引爆'。” 保障“环境权”实际上就是保障社会的安定,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保障“环境权”就是保障社会的安定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