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眼中的毛泽东


网上看到这篇,觉得有意思,这大概是某个男人眼中的毛伟人吧,后面还有几个男人也留了言,不妨都放在这里,也许你也有心中的判断.

 

     如果用一个男人的眼光来看毛泽东,那么他无疑是最为成功的人。站在权力的顶峰是每一个男人梦想的事情,但这样的男人几亿人之中只能出一个,所以除了敬佩之外,那就是景仰了。


    年轻时的毛泽东是一个锐意进取、乐读好学而又充满激情的人。从湖南省立师范学校到新民学会,从主编《湘江评论》到创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无不体现他昂扬向上的精神。读书也成了他生活的必需,在湖南师范学校的时候,他成了校图书馆的常客,在那里饱读诗书,广泛涉猎了许多西方的人文和科技知识。或许他的那首《泌园春、长沙》就是对他这段经历的最好诠释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一个男人有了这样的激情,有了这样的豪放,即使他做不了一个叱咤风云的领导人,在生活中,也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男人。


    他不仅有激情,而且志向高远,气魄宏大。1936年时候,他已经成为党的最高领导者,并且掌握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但他的志向并不仅仅是偏安一隅的土大王,面对多娇的北国江山,他又吟出了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冲天大志只有年轻的刘帮和项羽可比。他们不会想到,那时的惊天一呼,在两千年之后还有人来呼应。那时的毛泽东也许想做的并不是帝王,但祖国美好的明天却可能早已了然于胸。只可惜他的大志不知被哪位歪嘴的和尚曲解了意思,并且还写到了教科书里,直到春空成年才理解毛泽东的原意。


    一个志向高远的男人当然会勇往直前,所向披靡。中国是出儒将的国家,毛泽东或许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事指挥能力是没有人敢于怀疑的。但在他自己的心里,或许更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文人。也许他没把自己封为大元帅,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吧。这从上面的词里也可以看得出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在他的眼里都是没有文采的,只有他才是文韬武略兼备的雄才。毛泽东一生嗜书,所居之所,所到之处无不有书为伴。有人把他的诗词跟曹操的进行比较,说他更胜一筹。这里面肯定有夸大其词拍马屁的意思。要讲武功,曹操和毛泽东是没法比的,至少曹操统治的疆域要小得多。这方面在毛泽东的眼里,曹操显然还是不入流的。但要讲文章,毛泽东的确要比开创一代文风的曹操相去甚远。也许再过一些年月,对于他的诗作会有更客观的评价。文人其实是不适合作领袖的,如果文人真的能做领袖,那共和国的开国领袖该是陈独秀或是瞿秋白了。历代开国的帝王中,文人是没有的,曹操只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特例。当然,曹操也不是帝王。毛泽东最多只能算是半个文人。


    大凡激情澎湃,志存高远之人,必是个性十足。毛泽东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性的男人。解放初期,领着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就敢跟以美国为首的15国联合国军刀来剑往的对着干,最后还真顶住了。接着又跟苏联老大哥叫起板来,让这个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占不到一点便宜。所有这些,没有相当的气魄、胆识、才能是根本无法想像的。现如今中国的领导人,可能就缺少他的这种血性吧,要不为什么在外交事务中没有多少能提得起气的事情呢?


    作为一个男人,毛泽东真可谓风光无限了。但当一个男人握有一个国家命运的时候,我们又不能仅仅以一个男人的标准来要求他,同时我们也不能狭隘地单纯用男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从这个层面讲,毛泽东显然也绝非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如果说调兵遣将、攻城略地可以打给他打九十五分的话,那么搞经济或许给他及格都有点悬。也有人为他辩解,但无论如何,在他治国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经济成果总没有两弹一星来得耀眼。就算他可以算作一个文人,但文人和现代经济无关。他搞政治运动比搞经济显然要拿手得多。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不仅只体现在权谋之中,还应该体现在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之中。二十多年的时间还没有让人民脱掉带补丁的裤子,怎么说这也不能算作一份合格的答卷。但奇怪的是五十岁以上的人民依然还是怀念他,怀念他在的岁月。春空不能明白,人可以去崇拜,但为什么会五体投地地崇拜,崇拜得那样毫无保留。或许除了他的感召力和人格魅力以外,对他的宣传也太神化了。还有,那时的人民都在一个起点上,都是一样的穷,没有现在的心理落差吧?春空的理解就只能是这些了。


    说他是权谋家,看看他的多次政治运动就知道了,特别是解放后。搞政治运动的目的或多或少都有巩固自己权力的意图。毛泽东熟悉读史书,当然深谙此道。中国的历史中清除异已的血例举不胜举,“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先例也比比皆是。从越王勾践到汉高祖刘帮,从宋太祖赵光胤(他好象还温和些)到明太祖朱元章无不在实践着这个经典的理论。这种实践一直延续到毛泽东的身上。刘少奇、彭德怀等一代开国功勋的惨死,不能只归罪于“四人帮”吧?权力,对于任何男人,哪怕是女人都有吸引力,特别是绝对的权力。毛泽东在几千年封建帝王的影响下,自然也脱不了着迷于权力的窠臼。这是他阅历的局限,同时也是在阅历影响下的思想认识的局限。孙中山之所以会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争取民主,那是因为他很早就到美国生活了。受到了美国民主文化的熏陶,他能够意识到真正的民主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那是他一生的追求目标。袁世凯之所以想做皇帝,那是因为他很早就体会到做皇帝的至高无上,真正体会那种绝对的权威是他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毛泽东没有做皇帝,但他也一直把权力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里,至死才放。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伟大,他还远远比不上国父孙中山。


    作为一个男人,除了他阔大和雄伟的一面,当然也有作为一个普通男人普通的一面。比如爱情、婚姻、家庭。


    作为丈夫,他一生娶过四个妻子,但没有哪一个得到了真正的幸福。这不能完全归罪于时代和时局,里面也有他见异思迁的一面。第一任妻子是家庭包办的,我们可以不去管她。他和杨开慧的爱情是人们称颂的,而杨开慧对于爱情也的确非常执着。杨开慧1930年10月被捕时,“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开慧勇敢而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可以给她带来生路的选择。同年11月14日,开慧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牺牲前她只说了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而此时的毛泽东,早在1928年5月28日就与贺自珍结婚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的高级领导,他不会不知道共产主义信条中是要求一夫一妻的。而比起杨开慧的坚贞,毛泽东显然还是耐不住寂寞的。对杨开慧如此,对贺自珍也一样。据说贺自珍的离开也是跟女人有关系的。她本想养好了伤再回到毛泽东的身边,但没想到自己从此踏上了回国无门,见毛无望的境地。贺自珍1938赴苏之后,同年11月,45岁的毛泽东和24岁的江青结婚了。不知道江青为什么会成为“四人帮”中的一员,是不是跟夫妻生活有关?在中国至少现在还不可能被报导。如果中国也能像美国报道克林顿的诽闻一样的自由报道毛泽东的私生活,我们知道的或许还会更多一些。但没有史料作为依据,春空也便不再多讲了。(此段参考  新浪读书 连载:巨星闪耀   作者:郭宏军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无论世人怎样来评价他,或者用什么样的眼光,从什么角度来看他,他都是属于历史的。没有人能否认,他站在了历史史册显著的一页上。功也罢,过也罢,做男人,还是要做毛泽东。

另附其他男人的几个小意见:

sihngo97@sohu:
凭良心说,用男人的眼光来看这个人,他这人不仗义,挺阴险的,先是利用了他的哥们儿给他打江山,然后又把他的哥们儿们一个一个的搞夸搞死,的确他确实是个很成功的人,但是成功的背后我们看到恐怕不只是努力那么简单吧。历史上仗义的成功者不是没有。关羽死了,玄德明知道也许会失败,也许会粉身碎骨也要去打孙吴(只是个例子,曹操的粉丝不要骂我)。也许这只是小说而已,但是如果是真的,那玄德比他更成功,因为玄德不止是事业上取得了人生的骄傲,更在做人上是个亮点,至少人家在临死前还嘱托: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点上毛比不了的,就个人品质上说,他这个人极端自私.....

ID: zhcdefg@sohu:
民以食为天!!!
    谁给老百姓饱饭吃,老百姓就拥护谁;谁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老百姓就拥护谁。尽管还有许多人怀念毛泽东,怀念那个时代,作为过来人,我觉得没有怀念的理由。一想起连搀着野菜的窝窝头都吃不饱的少年,一想起那些被逼得妻离子散的右派们,一想起死于武斗的同学,一想起被流弹打死的邻居老伯,一想起被生产队长*淫的女同学,一想起无书可读的苦恼,一想起……太多的悲惨往事,我都不愿意回忆,我对那个年代总是怀念不起来。

ID:南塔风铃

他实在太能了。

这能字,让千千万万人不寒而粟过。我们是从“道路以目”的环境中跌跌撞撞中过来的。感受太深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