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出口退税“一石多鸟”


    调整出口退税“一石多鸟”

    自今年7月1日起,我国将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共涉及2831项商品,包括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与此前历次调整相比,本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力度和范围是空前的,所调整的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大规模调整,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矛盾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显示了国家运用政策工具,缓解贸易顺差过大、促进外贸平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心。
   
    出口退税作为一种国际惯例,是国际产品公平竞争的基础。1985年,我国开始确立出口退税制度,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这一制度,不仅增强了我国出口货物的竞争能力,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而且大大促进了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原有的出口退税政策已不适应我国国情,必须作出适时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产业大转移的背景下,国际上大量的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产能转向我国,之后又源源不断出口,使得我国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激增,并推动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出口过多过快的同时,由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高技术出口管制,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扩大进口规模。外贸顺差过大以及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尤其是“两高一资”行业的增速偏快,不仅加剧了贸易摩擦,而且加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使中国经济尤其是外部经济面临严重失衡的危险。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我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长83.1%。同时,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4%,这已经是CPI连续第三个月超过3%的全年调控目标;1至5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045亿元,同比增长25.9%;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高于市场预期。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危险,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针对此次政策调整,由于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区别政策,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对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信号。降低或者取消商品出口退税率的直接结果是企业出口商品成本增加,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出口利润会大幅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降低企业出口的热情,并进一步引发众多行业出口热情的下降,使整体出口降温,扭转贸易顺差局面。
   
    不可避免是,政策调整将加快相关行业的洗牌和整合,推动企业减少“两高一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推动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从长远看,这将有利于行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竞争力的提升,有
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