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础,但GDP的快速提升并不一定意味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管理水平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建设创新型城市与和谐社会的要求来讲,我们仍然有很大差距。
第一, 城市建设和规划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宏伟蓝图,“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点。“以人为本”要求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上要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城市建设不要贪大求洋,不追求高楼的多少,而要考虑人民群众生活是否方便,所有的规划都要从方便百姓的生活出发,要从真正有利于提高广大百姓的生活质量出发。
第二,特别关注弱势群体,要有容得下小摊小贩的雅量。
长期以来,我们一味拒绝街头的小摊小贩,尽管在某种程度上美化了市容,但却忽略了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关注和百姓的需求。在城市管理上,管理当局必须摒弃传统的政绩工程思维,真正贯彻与落实“群众的事无小事”的城市管理理念,关心、引导与支持摆摊设点的小商小贩,要把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五一”,前后,上海市率先在全国提出有限制开放马路摊点,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建议大中城市像上海市学习,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理性引导马路摊点,变长期以来的堵为疏。
第三,城市规划要有自己的特色。
城市的生命力在于特色,没有特色与个性的城市无法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太原作为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文物、古迹、遗址众多。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今后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对于文物、古迹、遗址等,必须加以保护,并与新的城市建设相协调。把吸收现代文明成果和保护三晋传统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努力创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文明城区,使太原市成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和谐载体。
(本文为2007年4月